这是否意味着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在高校教师学术创新中不重要?或者是它确实重要,只是还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用?本研究把跨学科团队、跨学科研究中心和跨学科高等研究院作为跨学科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取值“3.5”(3代表“较小”,4代表“较大”,3.5是中间值),对这三类跨学科组织对促进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发挥作用大小进行单样本t检验,见表4。跨学科团队P值为0.022,小于0.05,差异显著;跨学科研究中心P值为0.006,小于0.05,差异显著;跨学科研究院P值为0.332,大于0.05,差异不显著。说明跨学科团队和跨学科研究中心在促进不同学科高校教师交往上作用显著,跨学科研究院发挥作用较小。这说明跨学科组织为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提供的组织、制度上的支持确实发挥了作用,且作用相对来说较显著,这也说明在以上两种跨学科组织中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确实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往。
那么,和没有参加跨学科组织的教师相比,加入跨学科组织的教师对跨学科交往在学术创新中的作用是否持更加认可的态度?笔者以“与所在大学同一学院其他同事的交流”、“与所在大学其他院系同事的交流”两种学术交往类型上在“加入跨学科组织”和“没有加入跨学科组织”两组教师上分别进行了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见表5。统计结果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这说明,和没有加入跨学科组织的教师相比,跨学科交往(“与所在大学同一学院其他同事的交流”和“与所在大学其他院系同事间的交流”)在参加跨学科组织教师科研“想法”产生中发挥作用较大。他们对这两种学术交往类型“发挥作用大”持更加认可的态度。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跨学科交往在高校教师学术创新中确实发挥着重要的、显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