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科交往机会。高校教师社会资本的积累有一个时间积累过程,从“年龄”、“任教以来,从事教学或科研时间累积”与“与其他学科教师相识机会”相关显著也可以看出。那么,此处的疑问是,在影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识机会上,高校教师的社会资本与高校教师在某高校任教的时间二者存在共线性问题,到底哪个因素在发挥作用?从“教师工作调动经历次数”与“与其他学科教师相识机会”几乎不相关可以推测出,高校教师在某高校待的时间长短并没有显著地影响到与其他学科教师相识机会的多少。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校教师的社会资本是影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识的机会多少最主要的因素。

  在校或院系担任行政职务也增加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识的机会。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做行政工作增加了与其他学科教师交往的机会;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目前中国高校教师能担任校或院系行政职务的高校教师也往往是职称、担任导师、在团队中担任的角色中具有高的社会资本的教师。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高校内部蕴含着各种潜在的、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的资源,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便是很好的例子。跨学科交往可以使高校不同院系组织之间知识及各种物质资源跨越学科组织边界互通有无,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高校教师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学者社群如果得到项目、资金等的支持可以转化成自下而上形成的跨学科科研团队。这比先设立项目,由项目牵引自上而下组建的团队减少了人员间相互适应的磨合期,有利于团队文化建设及提高组织效率。目前很多高校组建实体或虚拟的跨学科组织机构,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及跨学科教学改革项目来促进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否符合教师本人内心真实的合作意愿是有疑问的,况且,这些改革举措只能惠及少数教师。

  本研究指出,跨学科交往在高校教师学术创新中确实发挥了显著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各种跨学科交往的方式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跨学科交往机会的获得受到学术系统认可机制的制约,有其社会资本效应。因此,为促进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高校最好创设环境与条件,增加不同学科高校教师在日常学术生活中非正式接触与交流的机会,使高校教师根据个人学术兴趣或共同的爱好等相互间的人际吸引自发地进行私人间的交往。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0.

  [2]陈其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8.

  [3]Maerle Jacob,Tomas Hellstrom.The Futur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Academ[M].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13.

  [4]柳洲,陈士俊.从学科汇聚机制看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166.

  [5]Miller McPherson, Lynn Smith-Lovin, James M.Cook.Birds of a Feather: Homophily in Social Network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1(27):415.

  [6]Randall Collins.A Micro-Macro Theory of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The Case of   German Idealist Philosophy[J].Sociological Theory, 1987,5(1):47-69.

  [7]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818.

  [8]Jonathon N.Cummings,Sara Kiesler.Collaborative Research across Disciplinary and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05, 35(5):703-722.

  [9][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詹姆斯·富勒.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M].简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76.

  [10]Jill E.Perry-Smith.Social Yet Creative: 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Facilitat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1):87.

  [11][英]阿蒂亚.数学的统一性[M].袁向东,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2.

  [12]罗伯特·K.默顿.科学社会学散忆[M].鲁旭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6.

  (责任编辑钟嘉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8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9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0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1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2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3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4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6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7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8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9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0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1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2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3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4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5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6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7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8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9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0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1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2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3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4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5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6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7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8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9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0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1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2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3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4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5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6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7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8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9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50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1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2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3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4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5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8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9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60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1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2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3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4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5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6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7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8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9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70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1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2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3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4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5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6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7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8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9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80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1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2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3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4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5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6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7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8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89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0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1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2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3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4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5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6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7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09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3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4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5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5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6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7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8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29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0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高教探索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102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2015-03-15 2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