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在社会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eu)在其《社会资本随笔》一文中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的网络占有密不可分的,网络是一种体制的关系网络。[5]国内学者借鉴西方“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发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有一定的影响[6][7],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安全感和信心度也就越高[8],同时,社会资本也提高了大学生求职的工作匹配度[9]。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方面,主要是将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因素来考虑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影响。[10][11][12]
·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3.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的概念也源于社会学,同时,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文化资本进行了界定。Zweigenhaft(1993)研究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哈佛大学毕业生行为的影响[13],本文借鉴该研究中对“文化资本”的定义,即人们所具有的教育、技能、文化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资本。
Krueger等认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14],这一观点被较为广泛采纳。在此基础上,国外学术界的研究集中于以心理学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方法,主要分析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如分析教育对个人创业意愿的影响,政策体制和社会环境对个人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潜在因子对个人创业意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区域性的调查报告,结合计量分析方法,构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并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引入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的创业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研究设计
1.样本描述
为了更好地分析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年4月对广州市内部分本科院校①和高职院校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4月进行调查,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4月是求职签约的高峰期,同时也是考研、考博的“揭榜”阶段。工作暂无着落及参加升学考试落榜的学生此时需要进一步思考就业去向问题,创业意愿在此时更容易突显。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76份,回收有效问卷1458份,有效率为86.99%。学校类型涵盖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和艺术类等五类;学科门类覆盖为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类、艺术类等;调查对象来自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最多,占31.41%,湖南占14.61%,江西占11.52%,其他省份则较为分散;农村和城市的比例分别是41.15%和58.85%;男女生比例为45.13%和54.87%;高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MBA学生、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别占32.92%、44.58%、19.20%、1.92%和1.38%;应届毕业生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3.69%。问卷Cronbach系数达到0.725,说明整体信度良好。
2.指标讨论
在研究设计中,选取合适的指标对于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已有文献中对于创业意愿的衡量有单维度、两维度和多维度之分,在本文的研究设计中,借鉴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将创业意愿作为单维度的变量加以讨论。
国内学者多采用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作为指标来衡量其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常见指标有家庭所在地、父母收入、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等。由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不仅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其所在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政府对创业的支持情况以及个人的工作、实习经历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本文的研究设计中,从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地源特征等几个方面设定指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社会资本。
在文化资本的测量方面,本文借鉴Zweigenhaft(1993)的研究成果[15],将文化资本视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大学生的学历、专业、成绩、学校档次等四个方面。
考虑到大学生在决定是否进行创业的意愿选择时,不仅仅只受到社会资本因素和文化资本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和学生干部经历等因素在内个体特征对创业意愿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模型设计时将以上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一并考虑。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