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生的性别、政治面貌、学生工作经历和是否是应届生的身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以上因素作为学生的个人特质,纳入到模型中作为控制变量予以考虑。
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男生的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女生,且是女生的1.12倍;具有学生工作经历和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更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工作的经历锻炼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为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作积累,另一方面毕业班的学生对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更为全面,更容易从个人实际面临的就业选择中思考创业与否的问题;而政治面貌作为学生的个人特质,其对创业影响的效果并不显著。
2.文化资本的影响
本研究将大学生的学历、专业、成绩排名和学校的档次作为影响因素代入模型进行考虑。通过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学历作为影响因素,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呈负相关的关系,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随着学历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是逐步下降的。解释这一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随着学历的提高,学生追求稳定生活状态的意愿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强;另一方面是随着学历的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文化资本,高学历者所面临的工作机会和选择也就更多,往往不会将创业作为生存选择的手段。
专业作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其影响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创业意愿不尽相同。总体来看,理工类学生的创业意愿要低于经管、人文及艺术类学生;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水平对其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但学生所在学校的档次对其创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学校的档次越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低,这也同样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由于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使其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多选择,“创业”不作为其解决就业困难的出路;而选择“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型创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在离开校园后马上创业,他们更多地希望能先实现“就业”,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后再着手创业活动。
3.社会资本
在本研究所考虑的八项社会资本因素中,家庭具有创业史、学校开展完善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所在地政府对创业活动的支持、拥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和具备创业资金支持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家庭的创业史和学校的创业教育影响最为显著;而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收入情况以及个人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对其创业意愿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效果并不显著。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回归结果,我们按性别和是否是毕业生将毕业生进行群体划分。同样以各项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因变量,以政治面貌和学生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