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了对两种目标知识点理解的不断深入。在多项选择上,两个组均体现了对目标结构的意识的提升(对照组的提升更为明显,M=.6778;实验组,M=.7987)。在翻译测试方面,实验组在掌控目标知识运用的能力上体现了巨大的进步(M=5212),而对照组的进步则相对小很多(M=.2845)。

  为检测两个组的组间变量,评估各个组在目标知识点上取得进步的程度,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到,两个组的受试者在目标知识点上均在同一起步水平(p=1.000),而其在后测中的表现却体现出显著的差异(多项选择,t=-1.087,p=0.32 < .05;翻译测试,t=2.058,p=0.007 < .05),表明对照组在多项选择上的表现显著优于实验组,而实验组则在翻译测试上的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

  以上的定量分析对两个组在两种类型测试成绩上的组内与组间变化进行了大致概括。如果从学习者的角度深入探究实验组的受试者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同样有价值的发现。以参加了后测翻译测试的部分受试者为例,看其在目标语言点上表现的前后变化。受试者D:“Despite the teacher’ words is good, despite I don’t want to waste time, ...”(前测),“Despite the fact that I spend a lot of time to study English by heart, despite the difficulties I came across when I was learning grammar, ...”(后测);受试者J:“Despite teacher’s words are remarkable, despite I strongly want to save time, ...” (前测),” Despite the fact that I spend plenty of time in memorizing vocabulary,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memorizing process was so difficult, ...” (后测)。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明确的指示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积累,并通过用心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控。逐字句专心学习包含有目标语言点的典型句子的实验组(复述组)受试者在运用知识方面的表现超过对照组(指导组)受试者,而后者在接受课堂指导后,展现了更好的呈现目标知识的能力。如前所述,对于对照组的受试者,研究者明确指导的重心落在目标词串的内部结构上——“despite + NP”,这样的侧重可能会引发受试者对此语用指导意图的警醒,进而促使他们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在陈述性知识上有更好表现。与此相对的是,实验组的受试者被要求课后自行用心学习目标材料,对目标语法结构未作提示。实验结果显示,此组受试者似乎更倾向于将目标结构作为一个未经分析的整体来习得,他们更关注目标结构的整体意义及其上下文的语境意义。在实验中,除了几个例外,差不多所有复述组的受试者在后测翻译练习中都能完整使用“despite the fact that …”并得分,这显然证明实验对象将该结构视作一个整体的词汇短语。“句子被作为一个整体存储于记忆中,不需经历分析和再造过程即可直接提取并使用。”遵循此理论,就不难理解,为何实验组的实施者在语言使用测试(翻译)上表现出色而对照组则在语言用法测试(多项选择)上更胜一筹了。

  五、结论

  早期的一些研究发现,机械记忆有助于语言组块的学习[2],本研究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这一观点。不同之处在于,这些研究者均是从研究者自身视角出发进行语块识别,本研究则是通过对课堂实验结果的分析,从学习者的角度最终实现对所研究的“字词序列”为语块的识别。然而,本研究中所识别的类似语块仍然未能在文献中得到广泛认可,原因就在于正式的短语分组标准很少为人所关注。现有的语块分类研究主要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切入的,但我们不应该走向这样一个极端:“不具备某种明晰特定功能的惯常表达不在考虑之列”,有着明显语法重要性的语块同样值得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本研究认为,当我们进行语块识别时(尤其是在教学中)应该给予语法类别更多关注。对此类语块的识别教学,结合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而难以准确传输的二语特征(正如本研究中所呈现的),减少那些导致正确的反馈无法发挥积极作用的中介语特征(如语法错误)的负面影响,而语法与词汇的临界领域则还有待更多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 2009(3): 103-107.

  [2]Ting, Y.-R., Qi, Y.The Role of Learning Text by Heart in English Learning[J]. Foreign Language Circle,2004(5):58–65.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8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9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0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1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2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3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4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6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7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8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9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0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1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2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3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4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5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6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7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8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9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0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1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2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3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4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5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6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7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8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9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0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1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2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3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4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5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6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7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8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9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50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1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2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3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4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5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8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9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60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1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2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3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4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5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6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7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8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9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70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1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2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3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4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5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6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7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8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9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80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1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2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3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4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5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6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7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8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89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0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1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2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3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4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5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6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7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09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3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4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5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5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6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7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8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29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0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高教探索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127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2015-03-15 2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