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李发武,岭南师范学院规划与法规处副处长,讲师。(广东湛江/524048)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一支独特的工作队伍,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建设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纵横对比,分析其自身优势和现存问题,并以此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利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纵横比较;特性;问题;发展利导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进入大众化阶段,辅导员工作任务、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辅导员常常因工作繁杂而抱怨不止,因职业前景茫然而不知所措,诸多不稳定因素在游离漂移,严重影响了队伍的良性发展。对比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优势和问题,正确引导其健康发展不容忽视。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纵横比较
欲知其特,必先晓其异。只有分析辅导员队伍自身的纵向变化,并与其他工作队伍进行横向比较,才能深入全面认识辅导员队伍。
1.自身发展的纵向变化
辅导员队伍成立于建国初期,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辅导员工作充满政治色彩,思想政治工作几乎是辅导员的唯一工作。第二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辅导员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随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三阶段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辅导员工作随着大学生的政治意识、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转变。第四阶段是面临高校的扩招、学分制的推行及就业制度的改革,辅导员又承担起打破“铁饭碗”后的就业指导工作,工作范围拓展到大学生就业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第五阶段是“80、9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辅导员的工作载体和教育方式也要脱胎换骨。
经历了以上几个发展阶段,辅导员队伍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发展到目前包括学生从进校到离校整个过程的所有日常事务。辅导员的配备从高校每个院系只配1-2名,发展到目前按1∶200的配备标准。总而言之,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是数量配置、素质要求,还是工作业务、职责范围均有突破性的转变。
2.与其他队伍的横向对比
高校就像一个小社会,不同的工作业务由不同的工作队伍承担,辅导员队伍处于最基层,存在许多与众不同。
一是队伍性质有别于行政干部队伍。行政队伍实行坐班制,行政级别明显,职责分工明确,业务范围固定,晋升定级按换届时间进行,而且在同一级别的岗位上可以干到退休。辅导员形同“两栖”工作者,既属于教师队伍,也属于行政干部,工作带有无定时、无定位的随机性和突发性,由此实行半坐班制。辅导员的行政定级和职称评定也享有优惠,既可以参与职称评定,也可以根据相关政策,按照年限进行行政定级。
二是队伍结构有别于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是高校里一个相对自由的群体,学科梯队严谨,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和职称结构层次分明,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明显。他们除了课堂教学和单位开会,其余时间自由掌握。辅导员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相差不大,难以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工作时间除了平时上班之外,其余时间还要用来应付开会、谈话、开展课外活动等事务,遇上学生突发事件更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个人自由掌握的时间较少。
三是工作途径有别于专职“两课”教师队伍。专职“两课”教师主要以第一课堂授课为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