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内容侧重理论知识。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德育工作以第二课堂为主,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教育对象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教育方法侧重实践性,教育内容以学生具体实际的德育问题居多。

  四是能力素质有别于教辅工作队伍。教辅人员主要以常规性业务工作为主,女性人员偏多,学历职称也没有特别的规定。辅导员的工作随着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明显的时段性和临时性,因而辅导员队伍要求有较高的理论支撑,而且选拔条件严格,学历、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

  五是服务宗旨有别于后勤工作队伍。后勤人员的学历、职称要求不高,工作内容以后勤杂务为主,工作任务繁琐但变动不大,工作目标是满足学校建设的需要和师生生活的需求,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勤保障。辅导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教育者,其主要目标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能力、全面的知识结构。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和存在问题

  经过对辅导员队伍自身的纵向分析和与其他队伍的横向比较,其特性和优势一目了然,问题和不足也显而易见。

  ·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一)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和优势

  1.鲜明的思想政治性

  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党务、行政和教育工作的最基层,是学校联系学生的重要纽带,是大学生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者和强化者,曾一度被称为“政治辅导员”。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核心任务并贯穿工作始终。虽然其他工作队伍也涉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最终的执行与落实还得靠辅导员队伍。因此,思想政治性是辅导员队伍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基点,是辅导员队伍得到充分重视和密切关注的重要原因,不管过去、现在、将来,思想政治性应该始终是辅导员队伍最鲜明的特性。

  2.鲜明的基础综合性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指导;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最终也离不开辅导员的执行和落实。显然,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全程、全员和全向的基础综合性。首先,辅导员工作在教学和行政的第一线上,任务却由多头下达,涉及学工团、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宣传组织、后勤保障等多部门,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其次,辅导员直接面对的是学生,只有在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充分掌握的前提下,辅导员工作才能把握主动,达到一匙多开的万能作用。再次,辅导员的工作覆盖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心理、就业等范围,只有关注、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3.鲜明的多重可塑性

  辅导员既属于德育教师,也属于行政管理干部,其身份具有双重性。此外,辅导员队伍作为一支思维活跃、政治觉悟高的工作队伍,尽管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仍然有条不紊、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优秀的表现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最年轻、最活跃的佼佼者,深受各级单位的关注。这说明辅导员队伍具有明显的可塑性,也证实了辅导员岗位是学校培养可靠的后备干部的熔炉。

  (二)辅导员队伍的问题与不足

  1.因岗位缺口扩大导致工作任务加重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招生规模翻倍增长,而辅导员人数却增加不大。根据教育部对辅导员的配备标准,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缺口比较大。况且,扩招后的学生综合素质有所降低,并且90后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素质差异大,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明显增加,常常忙碌于零碎事务的处理。哪怕辅导员是三头六臂、铁马金枪,也难以应付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就业、安全等诸多方面问题。

  2.因入门路径变化出现职业信念不坚定

  当前,高校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人才引进的标准也波及到辅导员岗位。普遍要求是硕士以上学历,与过去在优秀本科毕业生中选拔留校担任辅导员相比,辅导员从重工作能力转为重学历文凭,而且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准入门槛明显抬高,入门路径也大大拓宽。显然,许多硕士毕业生为了取得高校教师的入门券,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跳板,视之为一种过渡性的工作,职业理想不坚定,自然不乐于也不精于工作业务知识的研究和积累。

  3.因跳槽愿望加剧造成梯队建设难成

  通过公开招聘选拔的辅导员学术味道浓、科研兴趣高。特别在以“教学科研为主旋律”的大学里,辅导员热衷于科研成果,分心了本职工作,分散了个人精力,致力于寻找“改行”的机会,“跳槽”的愿望蠢蠢欲动,申请“换岗转业”和通过考博“曲线改行”当专业教师的愿望强烈。如此一来,辅导员经历几年的工作实践,正当掌握门路、熟悉业务、提升理论之时,却很可能就离开了工作岗位。已经被默认为“青春饭”和“杂锦菜”的辅导员岗位,加之工作流动频繁,梯队式的队伍格局更难形成,缺乏老中青的传、帮、带的作用,失去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8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9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0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1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2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3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4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6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7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8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9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0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1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2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3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4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5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6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7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8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9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0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1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2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3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4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5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6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7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8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9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0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1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2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3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4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5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6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7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8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9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50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1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2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3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4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5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8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9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60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1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2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3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4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5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6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7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8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9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70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1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2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3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4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5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6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7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8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9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80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1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2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3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4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5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6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7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8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89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0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1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2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3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4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5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6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7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09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3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4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5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5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6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7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8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29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0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高教探索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129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2015-03-15 2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