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粤东、西、北地区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条件和能力统筹举办若干所高起点、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学校,构建以汕头、湛江、韶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高等教育体系。第一,粤东以汕头市为中心,以服务汕、潮、揭产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重点新建包括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揭阳)在内的5所左右的理工类本科学校,其学科专业设置以能源与动力工程、航海技术、海事管理、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航道工程技术、油气勘探和开采技术、石油化工、渔业综合技术、旅游管理等为主,现有本科学校要逐步减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招生规模。第二,粤西以湛江市为中心,根据粤西城市群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新增1—3所应用型本科学校,在适当控制新增数量的同时,把工作着重点放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和扩大办学空间上。在积极巩固提升已有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与钢铁、石化、能源、海洋运输、海洋生物等产业相关的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开采与储藏技术、材料(成型、高分子)、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水产养殖、海洋地质和矿产、海洋工程、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工程等学科专业,可建1所以上与这些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理工类本科学校,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医学院的作用,注意加快扩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办学空间。第三,粤北以韶关市为中心,把握振兴粤北的重大机遇,着力培育若干所理工类和财经类本科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冶金工程、材料成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电气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农产品加工、旅游管理等为主,逐步减少文学、法学、经济、教育、历史、艺术、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设置。
3.深圳市应以更长眼光、更大魄力、更强举措、更多形式举办本科学校。根据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未来一个时期,深圳市应新增15所左右的本科学校,其中既要优先发展若干所起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又要着力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学校,加快扩大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第一,积极推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招收本科生并逐步扩大规模。第二,积极引进国内高水平大学到深圳举办研究生院、分校或整体搬迁某个学科来举办特色学院,重点推进在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金融等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领域特色学院建设。第三,创新体制机制,创造引进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的良好条件,在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步伐的同时,再引进2-4所国(境)外知名大学来深圳合作办学。本科学校设置应主要定位于发展小而精的特色本科学校。
研究和解决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问题,既需要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调动一切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参加本研究的还有黄崴、刘建伟、耿景海等)
注释:
①本研究所指本科学校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成人本科学校。
②对于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下转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