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11-13
作者简介:倪熙,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广州/510631)
摘要:在大学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里实现民主管理,通过协商民主和共同治理,更容易实现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平衡和共识。协商民主有助于不同权力目标的交集,实现共同价值,积淀大学文化,从而对抗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冲突。共同治理符合交叉融合的大学组织结构特性,整合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形成互利机制,从而对抗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各自为政。
关键词:协商民主;共同治理;大学;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之一。在大学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里,通过协商民主和共同治理的路径,更容易实现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平衡和共识,完善和“润滑”大学内部权力运行机制,实现民主管理。
一、概念
1.民主管理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两个字:一是demos,意指人民或者公民;二是cracy,意指某种公共权威或统治。英文的民主(democracy)就是“统治归于人民”或人民主权的意思,意即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这是民主最原始、最基本的含义。[1]民主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2]列宁所说的“国家形式”,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指国家的政体。立足于我国公办大学的民主管理的目标,对民主含义的理解必须置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现实背景之中,所以本研究所称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
民主管理是由“民主”(democracy)这个政治学概念和“管理”(management)这个管理学概念复合而成的,重心在“管理”上,主要是管理学的概念,指大多数人的管理。[3]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的民主管理是一个偏向政治学的概念,是大学内部管理制度的总和,是遵循大多数人的意愿,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制,是大学内部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的外化表现形式。内涵上,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独裁专断管理而言的一个概念,民主管理是指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师生员工和各行为个体,遵循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以科学开放的管理理念,协调内部各方参与、支持组织活动,达到优化管理目标的一种制度设计和管理活动的总称。民主管理是手段,更是一种理念,是以协商、沟通的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双重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民主管理符合人们的心理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管理过程、执行过程、监督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
2.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在国内尚无统一的译名,比如,审议民主(或审议式民主、审议性民主)、商议民主(或商议性民主、商议民主制)、协商民主、慎议民主、商谈民主、审慎的民主、慎辩熟虑的民主。本研究采用国内比较通行的对该词语的译法“协商民主”,主要是为了便于与其他民主有关的研究对照。
“协商民主”具有这些特征:(1)多元性。其基本前提就是承认政治主体的多元化,一个组织系统内部如果只存在一种权力,也就谈不上协商。(2)协商性。参与协商的主体主要通过互动式的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沟通和审议等协商方式参与决策,相互妥协以达成理性共识。(3)公开性。公开性能使系统内的绝大多数人审视协商过程,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