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8-28
作者简介:程肇基,上饶师范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上饶/334001)
*本文获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班级团体辅导对班级建设的作用研究”(12YB157)与江西省教改项目“以团队合作为目标的朋辈互助学习与实践模式研究”(JXJG14-16-11)资助。 摘要:与以教师为核心的团体活动相比,朋辈互助具有交往较为频繁、空间距离接近、思维模式接近等特征,而且兼具互助与自助的双重功能。朋辈互助和团体辅导活动紧密相连,契约与规则在团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发展适应行为和适宜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因此,朋辈互助是贯彻落实助人与自助的育人理念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切合学校育人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实际。
关键词:朋辈互助;学校教育;育人范式;互助与自助;转换方式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教育和朋辈互助学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缺少的。可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而且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朋辈互助”则是在近年来反思学校育人工作,单纯强调外部注入的弊端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的。“朋辈互助”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各种行为,彼此有意识地施加心理影响,使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向积极方向发展变化的学习活动,[1]也是在互动活动中,促进个性成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与途径。目前,不少学校将朋辈互助学习理念贯彻落实到班级、团队、社团、宿舍之中,取得了不少育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如何从朋辈互助式的团体辅导理论出发,构建体验学习模式,开发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案,使学习者获得成长性的发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而且,随着体验学习的深入推进,朋辈互助必将更加显示其重要育人价值,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团体辅导的理念指导
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2]朋辈互助与团体辅导紧密相连。朋辈互助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同伴教育或团体辅导,与以教师为核心的团体辅导相比,朋辈互助具有交往较为频繁、空间距离接近、思维模式接近等特征,而且兼具互助与自助的双重功能。
强调人的本性,批判“技术理性”和权威主义,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注重自我教育,是对民主主义教育的呼唤。民主主义的教育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相信学生自身具有教育力量。团体辅导对我们的启示是,经验比知识更重要,满足学生的心灵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需求,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育人理念。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后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面对自我统一性的危机、生活意义迷失等问题,在同辈互动中获得的亲身体验、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往往会使他们刻骨铭心,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达到自我统合、自我发展的人生目标。
兼具互助与自助功能的朋辈互助,在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方面,切合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当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现代教育理念批判权威主义,因为权威主义压抑人的个性与生命的活力,扼杀人的创造力。以往的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教育,教育工作者以传授书本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唯一的教育目的。按照团体辅导活动的理念要求,育人活动要以成长为主线,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