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数中心性
度数中心性又叫点度中心性,指网络中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个数。如果一个点与许多点直接相连,该点就有较高的点度中心性。[12]在作者共被引网络中,学者的度数中心性越高,说明该学者在整个学科研究中居于越中心的位置。由表3可知,潘懋元的度数中心性最高,相对度数中心性达到了25.37,跟其他49位学者均有共被引关系,与王伟廉、邬大光的共被引频次均达到了500次左右,还与另外24位学者的共被引频次达到了百次以上,说明潘懋元教授在由50位学者组成的我国高等教育作者共被引网络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表中其他学者的相对度数中心性也都超过了4.94,说明这10位学者均处于整个网络的核心位置,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学者。
2.亲近中心性
亲近中心性又叫接近中心性,是以距离为概念来计算一个节点的中心程度,与别人越近则中心性越高,与别人越远,则中心性越低。[13]在社会网络中,亲近中心性主要是指某点到网络中所有其他点的距离总和最短。这样的点在网络中有最佳的视野,可以知道网络中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信息的流通方向,该点在传递信息方面就越容易。由表6可知,亲近中心性居前的10位学者,他们的亲近中心性都是100,说明他们具有一致且最高的亲近中心性,具有最佳的学术视野,掌握着学术信息流通方向。
3.中介中心性
中介中心性又叫间距中心性, 描述节点在整个网络的中心程度, 表征的是整个网络的集中或集权程度, 即整个网络围绕一个点或一组点来组织运行的程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资源的控制的程度。[14]在作者共被引网络中,一个学者的中介中心性越高,说明有越多的学者需要通过他才能发生联系。由表6可知,中介中心性居前十位的学者,他们的中介中心性均为2.24,说明他们均有整个网络的最大控制权力,控制资源能力较强,是整个共被引网络构建的关键,具有最大的中间影响力,他们对学术知识和学术信息的交流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和中介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在高等教育作者共被引网络中,中介中心性排名基本与亲近中心性排名一致。
(三)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是根据网络中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两个区域,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处于核心区域的节点在网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社会网络中哪些节点处于核心地位,哪些节点处于边缘地位, 其本质是将实际数据与理想的模型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计算两者的相关性来分析实际数据是否具有核心—边缘结构。[15]通过在 Ucinet 软件中对学者共被引网络进行连续性核心—边缘模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实际数据与理想模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59,属强相关,说明作者共被引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软件同时也计算出了每位学者在网络中的核心度,我们以核心度大于0.1为标准,共筛选出13位核心学者,如表7所示。排名第一的是潘懋元教授,其核心度达到0.77,远远大于其他的学者。对比表6可以发现,这13位学者均属于度数中心性居前15位的学者范围,可见,核心度排名跟度数中心性排名也是基本一致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者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位置,确定谁是核心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