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研究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是国家或某种公认的教育机构对具备一定学术水平或受教育水平的公民授予相应学位的一种法定权力。[1]高等学校是获得了国家授权之后代表国家行使学位授予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是职权行政主体,而经“授权”的高等学校和学科研究机构是授权行政主体。

  2.学位授予权的标准

  ·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学位条例》第2条规定:“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的公民, 都可以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第4~6条分别规定了授予学士、硕士、博士的条件。学位授予的标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标准、课程内容标准和学习质量标准②。2003年11月2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有关法规、规定解释的复函(学位[2003]65号)更进一步规定授予学位的标准应包括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行。2013年1月1日施行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更是强调了学位申请者的学术道德。

  3.学位授予权的程序

  《学位条例》第9条、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了学位授予权的程序。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并组织有关学科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组织答辩,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

  4.学位授予权的救济

  《教育法》第42条第4款规定: “学生有权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救济学位授予权。

  二、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从法律上说,学位的本质是一种权利。从学位的最初含义看,它应该是一种教师的资格认证。执教许可成为人们第一个想获得的学位,也是最早出现的学位。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学位逐渐成为一种区别知识层次的标志和荣誉头衔。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会努力去获得某种资格证书,是因为他想获得的那个学位规定了他学习的内容。他取得学位也就意味着他拿到了取得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敲门砖。除了少数学生终身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大部分学生打算通过大学学习得到一种职业训练。作为权利的学位,既是一种财产权(利益),也是一种自由权(包括名誉上的利益),[2]更是一种资格。有了这种资格,学位获得者才能获取某种利益。如果丧失了这种资格,那么也就丧失了获取权利中利益的可能性。学位由“利益”、“资格”和“自由行为”三个内部要素构成一个权利实体,再由行政确认使之上升为一种法律权利。而学位授予权是国家或某种公认的教育机构对具备一定学术水平或受教育水平的公民授予相应学位的一种法定权力。[3]

  因此,学位授予中的冲突实质是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冲突,是学校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学校、国家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焦点在于学校作为被告是否适格。

  1.学校与国家之间的冲突

  我国立法惯例是宜粗不宜细,《学位条例》中的许多法条都是非常原则性的。有法律就必然有对法律的解释,将成文法应用于具体的事件和行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法律的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法律是被解释而理解,被理解而适用,被适用而存在的。[4]各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基础上制定的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会与学位立法有冲突,并非单单条文字句的不同,而是二者在权力、内容和阶位等等方面都有区别。学校制定学位工作细则的权力来源于国务院《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授权。国务院制定《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权力则来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学位条例》中的授权。这种授权在法学理论上称为再授权。由于立法是国家活动的重要事项,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依照一般立法原理,再授权要有授权法(母法)的明示规定。否则,作为被授权者不得(在子法中)进行(制定孙法的)再授权。即使国务院可以做出再授权规定,按照一般立法理论,被授权立法的主体必须是享有广义立法权的机关[5],即享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权的机关,或者至少具有规范性文件制定权的机关。但根据《立法法》,学校本身并没有立法权。那么在《学位条例》没有授权学校制定学位细则的情况下,国务院《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再授权学校制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8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09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0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1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2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3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4页:区域研究·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6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7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8页:教育管理·风险规制、过程管控及价值衡量
   第019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0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1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2页:教育管理·协商民主与共同治理:大学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路径
   第023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4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5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6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7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8页:教育管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
   第029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0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1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2页:教育管理·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第033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4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5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6页:教育管理·学生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职能界定
   第037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8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39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0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1页:理论探讨·高等教育中“经济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042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3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4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5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6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7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8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49页:理论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050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1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2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3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4页: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第055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8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59页: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
   第060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1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2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3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4页: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
   第065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6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7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8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69页:学科与专业·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070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1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2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3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4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5页:高职教育·中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第076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7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8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79页: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第080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1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2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3页:民办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第084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5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6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7页:民办教育·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第088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89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0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1页:开发大学·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第092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3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4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5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6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7页: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第09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09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
   第103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4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5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影响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求职模式探微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125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6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7页:简论·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第128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29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0页: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高教探索理论探讨·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051学位授予纠纷的实质 2015-03-15 2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