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院长。在不同的募捐管理模式下,院长的职责也有所不同。如果学校选择集权化的募捐方式,发展事务副校长会建立院长咨询委员会,将院长聚集起来讨论募捐战略计划,辨认和培育潜在捐赠者。院长在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应清楚阐述学院需求,使学院发展计划有效融入学校整体规划中。[5]如果学校选择分权化的募捐方式,各学院院长就会直接参与辨认、培育和乞求捐赠工作。院长通常会雇佣专业募捐人员帮助学院开展工作。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下,学校发展部主要负责招募、培训专业募捐人员,并将其派往各专业学院,由各学院发展办公室实施学院募捐。为确保学院募捐工作成效,院长必须和学校发展事务副校长间建立有效沟通。[6]
筹资活动的其他参与者。主要包括校董事会成员、各院系咨询委员会成员、杰出校友、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等。他们根据自身资源和社会关系,为高校发展潜在捐赠对象,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各项筹资活动,并协助进行劝募。例如,各学院聘请的院系发展咨询委员会(一般由校外社会名流或富有的校友组成)除了对学院专业与课程设置等提供咨询建议外,其主要职能还包括利用自身资源为院系介绍企业和社会界人士,辨别、发展潜在捐赠者群体,协助院系专业募捐人员劝募捐赠等。
三、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常用的筹资手段
(一)常规筹资
为了有计划地筹集捐赠经费,美国高校通常都设有常规性的筹资项目,主要包括年度募捐、计划募捐、大额募捐、公司和基金会募捐等,分别由发展部下属各专业办公室负责。在这些常规筹资项目和活动中,发展部重视采用多样化募捐工具,包括筹款信件、电话、网络及电邮,与名人及商业机构合作举办筹款活动,与企业和基金会建立关系等,以提高募捐效率。表1是高校发展部运用各类募捐工具的成功率。如表1所示,邮寄信件、电话劝募,以及实施计划捐赠、大额捐赠和基金会捐赠项目的成功率都比较高。
(二)筹资运动
美国大学举办筹资运动(Capital Campaigns)汇集大量经费用于特定项目(例如新建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哈佛大学提出8200万美元的筹资目标;到1969年,芝加哥大学在三年之内就筹集到1.6亿美元;1970年代末,42%的小型独立大学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进行筹款运动,72%的大学已经计划以后三个年度的筹款计划。80年代,大量高校包括公立高校在内都在从事筹资运动。1988年,超过65所大学计划在5年内筹集1亿美元。[7]筹资运动通常是跨年度的,持续时间长,募捐目标大。近年来,通过大型筹款运动进行融资的高校越来越多,筹资目标也越来越大,一些高校甚至提出10亿美元的筹资目标。表2是部分高校在2008-2009年达成的目标,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实际筹到经费都超出其原定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