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湾私立高校发展特点
(一)完全公益性办学
·比较教育·台湾私立高校发展考察报告根据台湾《私立学校法》规定,台湾高校出资人的投入必须是捐资办学。因此,与美国、新加坡等其他国家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私立大学互相共存不同,台湾私立高校是完全属于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教育机构,学校举办人都是本着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目的给予私立高校捐资捐物,不图任何经济回报或收益,学校所有的办学盈余全部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再发展及相关公益性事业,办学者个人不享有其分配权和受益权。如因家人患病痛失亲人而创立长庚医学院的王永庆,感念亲恩而创立朝阳技术学院的杨天生,立志继承父志而创立私立德明行政管理专科学校的陈宝馨等,这些举办人建立私立高校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建校办学的宗旨都是类似的:本着奉献社会的责任和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有用的专业人才。正是得益于一批批热心教育事业的公益人士,台湾私立高校从其创建以来就以其良好的非营利性公益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同。一直以来台湾不断出现热心人主动捐资兴学,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导向和扶持也是分不开的,如1972年台湾颁布的《私立学校法》第50条规定:“私人或团体对于私立学校之捐赠,除依法予以奖励外,并得依所得税法、遗产及赠与税法之规定免税。”
(二)经费来源多元化
台湾私立高校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发展,稳定而充裕的办学经费是其重要基础。与大陆民办高校较为单一的办学经费来源相比,台湾私立高校的经费来源结构则显得更为多元化。除学费收入外,还有广泛的社会捐赠基金的投入,相对稳定的政府财政奖补助,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服务类项目而获得的自营性收入。一是政府补助。台湾《私立学校法》第48条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编列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时,应参酌学校健全发展之需要,对私立学校予以补助;其办学成绩优异或绩效卓著者,并予以奖助。”1976年,台湾又颁布《“教育部”奖助私立大专院校改善师资处理要点》。目前台湾当局主要采取奖补助的形式给予私立大学经费扶持。奖助按公平竞争方式进行,其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按学生人头数基准给予拨付。政府提供的奖补助经费数额约占私立大学正常经费总收入的5%—25%。二是自营性收入。台湾私立大学十分重视利用自身人才资源优势和科研力量为社会提供各种教育服务项目,如推广教育、产学合作等。以淡江大学为例,2013学年度,该校获得的推广教育收入和产学合作收入分别达1.2亿、3.6亿新台币,合计占总办学经费收入的13.33%。三是基金投资性收益。通过举办者投入的办学基金从事相关投资,以保持基金的稳定持续增长。如长庚大学,每年都能从股票分红中获得稳定的股息收入。
(三)打造办学特色与优势学科专业
台湾私立大学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并未一味贪大求全,而是突出打造学校特色和优势。从所考察的5所大学来看,各校无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淡江大学,以“国际化、资讯化、未来化”为教育理念。国际化方面,该校在台湾公私立大学中首创“大三出国研习”模式;资讯化方面,是全球第一个取得ISO20000(资讯服务管理)国际认证的学术单位;未来化方面,于上世纪60年代推动未来学,设置“未来学”课程,成立“未来学研究所”,1999年被世界未来研究联盟评为年度最佳未来学教育机构。在2011年“世界大学网络排名(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中,淡江大学排世界第285位、亚洲第32位、台湾地区第10位。长庚大学,以创始人王永庆的台塑企业创业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