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杜启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主任,讲师;熊霞,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长沙/410003)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湖南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沙市为例”(编号XJK014CZY095)部分研究成果。 摘要:实施现代学徒制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得到大多数职教工作者的认同,在不少高职院校进行了探索实践。然而,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来看,发展较为缓慢,存在的瓶颈也不容忽视。本文以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为视角,针对存在问题,从理论认识上、政策法规上和评价机制上提出突破实施现代学徒制瓶颈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瓶颈;对策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由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不断拓展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效为世人瞩目,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校企合作具有典型代表的德国,将现代学徒制看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国家崛起的“秘密武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等文件都明确指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随着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现代学徒制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行传统职业学校教育与现代学徒培训并举及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创新的着力点,它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增添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被视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然而,从以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试点来看,存在制约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
一、 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
1.认识上的瓶颈
实施现代学徒制利益群体各方即政府、企业( 师傅) 、校方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在理念上存在一定误区,没有做好充分思想认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准备。其一,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未能从当地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关系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新视角来重视现代学徒制。其二,社会上对“现代学徒制”缺乏深刻的了解。长期以来,重普教、轻职教和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占据主流。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是解决高考生源的“次级教育”,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制度和身份观念深入人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根深蒂固,此外,学徒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特定的指向,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相对较低,学徒的概念有可能得不到学生及其家长认可。[1]他们认为到企业工作就是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对半工半读和学徒制存在抵触情绪。学生在选择是否进入学徒制阶段学习举步不前,进入学徒制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不高,担心学徒班学生毕业后不在本企业就业,企业在思想认识上未能把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当作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其四,校方管理者惧怕现代学徒制实施带来管理上的改革,缺乏革新的精神和动力。现代学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