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5-31
作者简介:南旭光,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管理学博士。(重庆/400052)
*本文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发展研究”(Q3501A)、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改革项目“重庆开放大学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创新研究”(GG2013-02)的成果之一。 摘要:“办好开放大学”需要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模式。将现代商业模式理论引入到开放大学建设实践,结合开放大学的自身特质,从变革定位和客户价值主张、改变收入模式和成本结构、掌握关键资源能力及标准、再造价值链条和伙伴关系四个角度剖析了开放大学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提出了水泥加鼠标、一体化、平台型等三种可能的现代远程教育运作模式,以期为我国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操作建议和运营指导。
关键词:开放大学;建设路径;模式选择;商业模式创新
教育部在其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开放大学系统建设”和“研究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这是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这一议题以来,对开放大学建设工作做出的最明确的一个工作部署。但是,“办好开放大学”势必需要我们用全新的思路和理念来面对转型发展的难题、设计转型发展之路。着眼于此,本文力图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研究开放大学建设的创新发展问题。
一、商业模式视角下的开放大学建设
现在,尽管管理学界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层次不同、宽窄不一,尚无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可以把商业模式描述成:为了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把能保障企业运行的内外部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且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作系统,通过重组优化设计,以最佳实现方式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实现并提升客户价值,同时使企业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1]将“商业模式”的概念引入到开放大学建设中来,似乎会因对教育的公益性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商业模式所推崇的“发现并挖掘顾客的需求以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主张”的核心理念,正是开放大学的办学主题和事业发展思路,二者之间存在价值诉求的共性。所以,在这里谈“商业模式”并非“商业化”了开放大学,恰恰是在认可它在满足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同时创造自身价值的公益性行为。孙福万(2010)在介绍英国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指出其具体的发展战略和聚焦的发展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按照市场经营的方式来操作。[2]丰华涛(2011)也指出,英国开放大学在其发展战略中一再提及“市场”、“成本”、“利润”、“收益”等关注点,越来越倾向于实施市场化的战略,按照市场经营的方式来操作。[3]反观我国的电大系统,又何尝不是处于市场经济的包围之中?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有序,现代大学制度还有待深化和完善,教育还是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核心使命,但是我们依然要在市场经营上加强探索,以不变应万变,毕竟这是我国开放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李芸和葛正鹏(2012)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借鉴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从专业和课程、学习者、系统内外部的合作关系及成本收益方式四个方面梳理出开放大学办学模式的创新途径。[4]李芸、葛正鹏和赵爽(2014)比较了新东方、弘成教育等8家活跃在资本市场的教育上市公司,根据所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将它们分为远程教育服务零售商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