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难度很大的问题。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除注意正面引导外,还应加强情感投入,因为“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自古以来,情感就是心灵沟通的媒介,古人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在师生心理需要对立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后进生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品格。可以说,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一、适度宽容,给后进生主动改错的机会
适度宽容指的是教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宽恕学生的过错。容易反复是后进生的一大特点。后进生在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定势,要想在短时间内把不良习惯彻底改掉并不容易,也不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允许别人犯错,又允许别人改过”的博大胸怀。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严加管教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对后进生的某些方面采取适当的宽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更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对人的度量,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宽容并非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相反,宽容是一种情感投入,是一种对后进生的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受老师多次宽容的学生,内心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的情感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后进生产生改过的动力,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案例1:网吧事件
星期二的晚自修轮到我值班。第一节下课后,三(3)班的覃某来到办公室说:“老师,我肚子疼,想请假回家。”他还说因为自己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故约了同班的王某陪他一同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就回来。谁知一直到晚自习结束,他们俩仍然没有回来,我很担心,便开车到当地的医院找他们。然而医院里却见不到他们的踪影,值班医生也说今晚并无学生过来看病。我想起以前班主任刘老师对覃某、王某等学生的介绍,猜测他们很可能是溜去网吧上网。于是,我逐个网吧查找,从10点半一直找到12点,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他们。我的心情一下子汹涌澎拜,差点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曾经几次在年级会议上谈到最讨厌的行为就是欺骗,更何况这又是欺骗我的信任外出去黑网吧玩,这还得了!但是,潜意识告诉我,我必须要冷静。为不引起不必要的轰动和误会,我说:“今晚的事先到此为止,你们先回宿舍睡觉,明天再作处理。”
第二天,覃某、王某早早来到教室,等待处分,偶尔抬头,似乎在观察我的情绪。由于覃某已经不是第一次深夜才回宿舍了,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俩。我看到他们俩有了黑眼圈,想必是昨晚一直没有睡好。我说:“昨晚覃同学虽然身体不舒服,但却能在医院里坚持学习,王同学陪他去医院看病、打点滴……”
就这样,这件事悄悄地过去了,这成了我与他们俩之间的小秘密。他们没有让我失望,从那时至今年初三中考结束,他们再没有去过网吧,化学成绩也进步很大。也许,正是老师的宽容感化了他们!
评析: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宽容维护了学生的“面子”,感化了学生,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也给予了学生主动改错的机会。很难想象,那时候如果笔者不是关心和爱护,而是图一时之快大肆批评,对他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影响,也许会因此破罐子破摔。面对反复犯错误的后进生,适度的宽容也许更能打动学生。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让他领悟到了老师的这份良苦用心。带着这份温情和感激,往往会有奇迹出现——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会向老师坦诚地吐露心声,从而便于教师把握教育的时机。
二、师生共情,引导后进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