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没有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其次是由学生课业负担太重,阅读课外书少,积累素材少,词汇贫乏等造成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关键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我根据习作要求,创设相关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孩子们写“玩得真开心”。为了指导好学生作文,习作前,我让孩子们做“贴鼻子”的游戏,并要求大家要细心观察同学们做游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在游戏中,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乐不可支。当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在了头像的头上、嘴上或头的外面时,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做完游戏后,我再让学生描述做游戏的场面。孩子们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描述起来绘声绘色,如出现“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怦怦直跳”“笑得前俯后仰”“哄堂大笑”等生动的场面。最后我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这样,学生不再觉得写作是什么难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十分生动活泼。又如教学生写“自已喜爱的一种水果”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学校。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然后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感觉它的气味,最后让大家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味道如何。由于有实物的观察和感受,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也让大家全面地了解了这些水果的特点。同时,我还让同学们查阅有关这种水果的生长情况的资料,然后再把《我喜爱的一种水果》写下来。这样,学生便不愁无话可说了,写出来的文章都很真实、形象。
二、把握契机,点燃写作热情
学生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而且有时候还要把握好写作的契机,适时指导学生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例如有一天下午上课的时候,外面突然刮起了大风,我觉得这是让学生观察刮风的最好的机会。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来到教室外,让学生仔细观察刮风的情景,并让大家根据看到的展开想象。观察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说一说,再写下来。结果,学生写出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有的写道:“今天的风可真大呀,让我觉得有点冷。只见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刮下来,叶子在空中随风飘散,像一个个蝴蝶在翩翩起舞,真好看!”有的写道:“风把我们的卫生区的叶子吹到了角落里,堆了三个大堆。我高兴地想:这下好了,不用我们扫地了,我应该怎么谢谢风伯伯呀!”还有的写道:“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地上的灰尘吹得到处乱飞,如烟,如雾……”由于学生亲眼观察了刮大风的情景,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因此,写出的文章非常生动形象。又如本学期学校举行一次“地震安全演练”活动,我觉得这也是一次练习写作的好机会,所以,演练前我先告知学生要认真观察、体会演练过程中老师、同学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注意遇到危险时大家的表现,作好写作文的准备。演练后,我立即引导学生将听到的、看到的、自己做的和当时自己心里想的,说一说,再写下来。由于大家刚刚亲身经历过、感受过,所以个个意犹未尽,津津乐道,描述起来充满激情,十分生动具体。因此,写的文章很有真情实感。
三、借助网络,让学生乐于积累素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时之所以无从下笔,不知写什么,或者有话写不出,主要是因为缺乏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根据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上网的特点,教师便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引导学生浏览和搜集写作的资料,养成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