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我区7个街镇216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英语专业教师57人,仅占总教师数的26.3%,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也就是由其它学科转岗教英语的教师159人,占总教师数的73.61%。大专学历的占50.93%,本科学历的占43.98%。
一、有关语音的调查问卷和摸底测试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把216位转岗教师分成7个小组,通过摸底测试的形式,让他们把试题里的音素、单词、句子和语篇逐一读出来,课题组进行记录、分析和归纳。
2. 重音、失去爆破音读不到位。汉字没有重音的现象,而英语单词包括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不少教师容易读错多音节单词的重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重读音节的语调,常常混淆在首音节、第二个音节和末音节的重音,导致重音移位。爆破音要失去爆破,即口型和舌位摆在发该爆破音的位置,但没有发出来。有些教师没有掌握这一规则,把爆破音也清晰地发出来。如把goodbye /ˊgudbai/里的/d/也读出来。
3. 没有连读的习惯,句子的语调不流畅。很多教师在朗读句子的时候没有连读的习惯,一个一个词语响亮地读出来,显得生硬不流畅,如“What did you do on Sundays?”did和on应该弱读,第二个do就要重读,而有些教师把每个单词都读得很强。
二、导师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转岗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
培训者具体分配到各个镇街当导师,培训前分别到各个街镇小学听课,及时真正地了解转岗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通过听课、记录和组员集中评课归纳出以下的状况:语音不准,语言专业知识缺乏,课堂语言都是以中文贯穿课堂;教学的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脱离语境的单词、句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此外,通过交谈,还发现教师们对课题研究方面的意识薄弱,不能真正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三、启示与策略
1. 采用小班培训。216位转岗教师分成7个班,每班30人左右,导师们可以近距离与学员接触,而且可以逐个纠音。在课堂模拟时,导师可以给每组做详细的评课和指导。
2. 采用“语音+技能+实践”相对独立又互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第一期首先是单一的语音培训(48个因素、单词的重读和弱读、失去爆破、句子的连读和意群的停顿等),而且将语音培训贯穿于每一期。第二、三期是教学技能的培训,将实践贯穿于语音和技能培训中。
3. 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语音训练和技能训练。
4. 培训者(导师)实行“1+7+1”培训包干制度。每位培训者(导师)每次培训负责1个专题,在7个小班里循环教授,每位培训者(导师)负责1个街镇的跟踪指导,包括建立Q群、给出指导意见、给出教学资源、下乡听课评课等跟踪服务。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