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是一门承载人文素质、联系古今的学科,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适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教学深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某种角度而言,思维也是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环节,是人学习活动中不可分割的内容,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强化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启发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了解问题本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积极给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教师不要直接将原因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总结。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究其原因时,一般都分为哪些方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社会原因。接着,再问学生:“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