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过讨论促进思考,以“启”代“灌”走进诗歌意境
诗歌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去感悟,老师不应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诗歌具有多义性,不同的情感体验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老师只需交给学生欣赏的方法,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维,然后把对诗歌的理解交给学生自己,通过他们之间互相讨论,得出自己的见解。让他们思想的火花迸射交流,最后再由老师引导总结。如在讲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我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天气环境描写,联系“安史之乱”这一社会背景理解这首诗,经过学生讨论之后,我就让学生自己来谈这首诗。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他们由“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谈到了诗人创设的昏黑的夜晚,风云突变的情境;由“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谈到了杜甫年老体衰的无奈心境;由“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谈到了诗人对安定温饱生活的渴望;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谈到诗人博大的胸怀,谈到了诗人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等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这种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得出感悟的方式,一方面锻炼了思维,另一方面也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