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述民间艺术的大学之道
讲述好民间艺术,既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诉求,也是其应有之文化担当。如何让民间艺术深植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仍然是关键。课程建设体现地方高校从宏观视角对人类文化的整体把握,应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最有价值”不仅要有全球视野,也要有地域特色。民间艺术积淀了人类长期的生活智慧,表征一方水土的文化性情,地域特色明显,应该全面渗透进地方高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嵌入式课程模块搭配
嵌入式课程模块搭配是讲述民间艺术的必要基础。嵌入式的语意来源于电子技术,对课程模块设计与搭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能将民间艺术科学地嵌入地方高校艺术学课程模块,不仅能使艺术学课程模块多样化,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求知诉求,让民间艺术真正融入教学之中,渗进课堂。这里的嵌入式,并不是在艺术学课程模块中简单的增加民间艺术模块,而是将民间艺术样式、文化与生境等知识与课程教学单元结合,实现民间艺术与地方高校艺术课程浑然一体。如梅山舞蹈元素丰富,梅山傩舞、梅山草龙舞、梅山狮舞、梅山鼓舞、梅山猎舞及梅山武术中的舞蹈元素都是现代舞蹈编导与舞蹈文化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音乐舞蹈系对梅山舞蹈资源进行了利用,将原始梅山舞蹈元素提炼与抽象后编排成现代梅山舞蹈,可以说梅山舞蹈进入了课程教学,但这还远远不够,尚没有嵌入课程模块体系,离讲述好民间艺术差距甚远。地方高校应该把这些丰厚的民间艺术资源嵌入舞蹈欣赏、舞蹈史、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概论等相关课程模块之中,有点有面地将民间艺术嵌入其中,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与艺术地理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必须建构在艺术学知识体系之中,学生才能将民间艺术中的艺术精髓内化于心,熟稔地应用于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贡献,能带来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可能。
(二)独立式校本课程开发
独立式校本课程开发是讲述民间艺术的关键条件。独立式强调校本课程凸显地域文化与学校人才培育的双重特色,寻找大艺术学视野下的民间艺术特色,全面开发富有长效影响力的校本教材,能担当民间艺术讲述的教材之重任。独立式校本教材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系统性与宏观性仍很重要。校本课程的形成对大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有着机制与文化上的长效作用,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长期重视梅山民间美术的教学,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视觉梅山》,有利于课程开设与学生反复学习。可是,音乐教学却忽视了地方民间艺术的课堂讲述。梅山民间音乐的特色鲜明,野味十足,原生性凸显,这是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宝贵财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有不少老师研究梅山音乐,但梅山音乐并没有进入课堂,主要原因是校本教材的缺乏。不重视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就很少系统的思考民间艺术的课程讲述,即使重视,也表现出一种随意性。民间艺术深受老百姓喜闻乐见,其中一定有许多文化艺术精华,只要设计合理,不但学生喜欢,也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如果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而导致高校教学盲视身边丰厚的文化资源,实为可惜。因此,独立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是地方高校讲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