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教师专业伦理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在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对“自外而内”型规范伦理倡导和对“自内而外”型德性伦理批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倾向。事实上,以上两种大学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建构路径都有其可取之处,如果过分倚重都有可能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因此,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由注重个人层面的伦理向注重专业层面的伦理过渡,进而保证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贯彻实现。
关键词:大学教师专业化;专业伦理;伦理困境
教师伦理是随着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日趋规范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师伦理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于教师的行为所提出的要求。在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当今大学教师教育改革趋势的背景下,大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得到了更进一步确认的同时,大学教师专业伦理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也将得到确认和解读。因此,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如何完成大学教师伦理由注重个人层面的伦理向注重专业层面的伦理过渡,并实现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之间的完美结合,就成为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专业伦理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
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趋势,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专业伦理是推进大学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专业,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在新的教学道德规范中,专业化和专业精神将围绕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道德定义而达到统一”。可见,专业伦理是大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所必需的理论诉求和实践需要,也是大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伦理素质。
(一)理论层面:专业伦理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必备要素之一
专业化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大学教师专业化是实现教育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伦理是实现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必备要素之一。同样,从专业自身所必需的专业自主权来看,“一个专业如果没有系统的合理的伦理规范,公众或其他行业团体将代之设立一套规范,这门专业将因此丧失其道德自主性”[1]。正如Hoyle在对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分析中指出,教育专业已渐渐符合作为一种专业的常规需求,专业伦理就是其中之一。[2]其实,赫尔巴特就是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之上,提出“教育性教学”的论断;而杜威在对教育专业伦理目标的分析中,更加注重教育的道德使命以及教师的道德责任。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道德伦理支撑的实践,需要以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某种有价值的内容。大学教师专业伦理起着“规范教师们的教育行为,促成教育活动的协调与平衡;自觉维持教育秩序,减少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风险;促使教育主体的行为趋近于教育总目标,创造合作效益;降低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和成本,提高教育效益”[3]的重要作用。
而从教育的本质来分析,教育是“一种善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