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大学教师建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教师伦理。同样,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在为养成大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好教育而努力,“教育的不变性决定于教育以人为依归,必须教人成为人,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19]。大学教育有其体现社会发展实际的一面,也有其符合自我内在发展规律的一面。因此,我们在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路径的探索过程中,既要体现现代教育的现代性,也要符合大学教师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也即在实现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完美结合的基础之上,以建构体现大学教师个体自我生命伦理意义、凸显大学教师个体在道德成长中的主体性、实现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生命共同成长为宗旨的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养成之径。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373,395.
[2]Hoyle,E.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A paradox[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1982(2):161-171.
[3]张西方.教师制度伦理及其功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56.
[4]段玉裁.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43.
[5]Hansen,D.T.Teacher as a Moral Activity[M]// V.Richardson(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1:826.
[6]Campbell,E.Connecting the Ethics of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7(4):255.
[7]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9]林火旺.伦理学入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7.
[10]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11]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51.
[12]高国希.道德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57.
[13][14][15]吕耀怀.规范伦理、德性伦理及其关联[J].哲学动态.2009(5):32.
[16][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8.
[17]叶匡时.论专业伦理[C]//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现代化与实践伦理研讨会”会议论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2.
[18]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41.
[19]贾馥茗.教育的本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01.
(责任编辑 钟嘉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