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进而在实现大学教师和大学生自我生命成长的同时,达到大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内含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本意。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以教师专业伦理的标准来建构能够决定教育生活色彩和温度的师生关系。首先,大学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的伦理目的和伦理价值。大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深切地领悟大学教师自身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并明确大学生所要具有的道德品质与伦理人格,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教育伦理目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并把提升自我和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伦理人格作为教育的自我诉求。其次,大学教师要正确地看待与教育大学生。在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大学教师要正确地面对每一个大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并认真设计和规划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蓝图,在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之上,促进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使其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大学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生命感。换言之,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履德性,其实就是实现自我的升华,是成就自我。最后,大学生是大学教师内在素质的体现者,大学生的成长再现大学教师的价值,映射着大学教师的精神,大学教师德性的展现就是对大学生生命的提升。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本质诉求在于,大学教师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成为真正的道德榜样,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大学生养成义务意识,增强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责任感,做一个道德上认真负责的人,并最终实现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在伦理层面上的“共生”。

  总之,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大学教师建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教师伦理。同样,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在为养成大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好教育而努力,“教育的不变性决定于教育以人为依归,必须教人成为人,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19]。大学教育有其体现社会发展实际的一面,也有其符合自我内在发展规律的一面。因此,我们在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路径的探索过程中,既要体现现代教育的现代性,也要符合大学教师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也即在实现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完美结合的基础之上,以建构体现大学教师个体自我生命伦理意义、凸显大学教师个体在道德成长中的主体性、实现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生命共同成长为宗旨的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养成之径。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373,395.

  [2]Hoyle,E.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A paradox[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1982(2):161-171.

  [3]张西方.教师制度伦理及其功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56.

  [4]段玉裁.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43.

  [5]Hansen,D.T.Teacher as a Moral Activity[M]// V.Richardson(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1:826.

  [6]Campbell,E.Connecting the Ethics of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7(4):255.

  [7]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9]林火旺.伦理学入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7.

  [10]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11]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51.

  [12]高国希.道德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57.

  [13][14][15]吕耀怀.规范伦理、德性伦理及其关联[J].哲学动态.2009(5):32.

  [16][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8.

  [17]叶匡时.论专业伦理[C]//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现代化与实践伦理研讨会”会议论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2.

  [18]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41.

  [19]贾馥茗.教育的本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01.

  (责任编辑  钟嘉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目录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8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9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0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1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6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7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8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9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0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1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2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3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4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5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6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7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8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29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0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1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2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3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4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5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6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7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8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9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0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1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2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3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4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5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6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7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8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9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0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1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2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3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4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5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8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9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0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1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2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3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4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5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7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8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9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0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1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2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3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4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5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6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7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8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80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1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2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3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9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0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1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2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3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4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5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6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7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8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9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0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1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2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3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4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5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3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4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5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6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7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8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29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0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高教探索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110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