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位性质作为衡量就业质量的指标不妥。单位和岗位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不应将“著名企业就业率”、“省部级及以上政府行政单位、科研单位就业率”、“重要岗位就业率”等作为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标准。第三,学校属性鲜有提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各异,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指标来要求所有高校。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应有所区别。第四,社会劳动需求情况涉及不多。每年的就业质量将受到当年的社会市场供求、宏观经济整体表现等因素影响,因此,就业质量评价需要考虑社会劳动需求的影响因素。第五,在指标的选择上,就业质量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设计指标时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涉及到的所有要素全部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此,应抓住当前我国就业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以重点问题的解决来带动整个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如根据各个要素在就业质量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3.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2005年,三个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基金会)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就业质量”(Quality of Employment)指标体系。2010年2月,这一指标体系已编制完成,并发布了包括加拿大、芬兰、法国等9个国家的就业质量国别报告,其特点为关注对一个经济体就业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我国对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相继从实践出发,探讨有关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目前的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测算主要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以定量指标为核心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通过数字准确地了解当前总体概况,而其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笼统;而定性指标的优势在于使各指标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其不足之处在于通过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导致过于笼统。因此,结合两方面的优劣势,指标的设计需要针对各指标维度,设定科学的、具体的衡量标准。

  从以上分析可见,虽然当前有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也有部分文章涉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但对如何评价、怎样评价鲜有提及。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应用举例进行验证,力图提供可资参考的借鉴。

  二、评价体系的内容

  1.评价指标的确立。本文中根据微观与宏观结合的原则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一级指标划分为高校就业工作综合考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劳动需求情况四个部分。二级指标根据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涉及客观指标,如就业率、毕业一年后的非失业率、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市场供求指数、GDP增长率等;另一方面涉及主观指标,如职业指导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专业素质满意度等。其中,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设置基于人才素养模型素质要素的分类设置了三方面的二级指标,分别为专业素质、通用素质、核心素质的满意度。专业素质是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通常情况下,专业素质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通用素质是指有关基本素质、人际关系、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核心素质是基于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二级指标再进一步细分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确立是根据对华南农业大学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部分本科毕业生和对537家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结果,在听取专家意见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得出,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确定各项三级指标的权重。

  2.问卷调查情况。

  (1)毕业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华南农业大学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部分本科毕业生。本次问卷共回收3478份,占201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46.9%。通过问卷调查分别统计了学校16个学院毕业生的毕业一年后非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数据。数据的分析用于设计评价指标及计算权重,并代入评价体系进行举例应用。

  (2)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回收597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537份,有效率为89.9%,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本次调查的537家单位类型较全面,其中民营企业329家,占61.3%;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113家,占21.0%;国有企业66家,占12.3%;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26家,占4.8%;非政府或非盈利组织(NGO)等3家,占0.6%。问卷通过用人单位对华南农业大学工作一年以上的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通用素质、核心素质的满意度分别设计了若干指标,并要求对该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目录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8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9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0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1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6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7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8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9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0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1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2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3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4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5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6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7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8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29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0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1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2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3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4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5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6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7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8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9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0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1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2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3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4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5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6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7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8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9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0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1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2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3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4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5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8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9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0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1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2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3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4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5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7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8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9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0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1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2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3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4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5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6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7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8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80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1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2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3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9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0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1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2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3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4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5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6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7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8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9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0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1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2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3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4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5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3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4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5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6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7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8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29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0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高教探索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112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