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引导学生非正式组织参与高校建设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不仅是学生,作为人就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高层次的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实现,但是当前高校学生组织无论是从成员数量,还是从个人具备的能力及影响力上,都难以满足以上需求,所以要考虑资源整合,吸纳学生非正式组织加入学生组织团队。
高校学生组织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工作方向,消除组织壁垒,允许、支持学生非正式组织,但要尊重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保留非正式组织的自由性,了解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及活动内容,给予会场、经费等必要的支持,加强与非正式组织的沟通交流,适当允许非正式组织参加或组织大型活动,如此一来,一方面鼓励非正式组织发展,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便于发现和制约消极型非正式组织的破坏性,引导学生非正式组织积极健康的发展,更好发挥学生组织的管理效能。
(三)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组织工作信息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高校教学和科研在网络化、现代化中受益良多。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响应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信息化建设能够使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产生革命性的转变,大大提高学生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学生组织与高校各部门联合,通过调研、论证等方式,结合高校自身已有的管理模式,开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引入高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及相应的硬件设施,将学生管理日常信息汇总集中,通过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准确、科学、合理的服务于学生管理。
根据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定,结合学生组织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组织部署。首先,学生组织要加大跟进力度,及时将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根据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发布。及时帮助相关师生了解当前情况,帮助学生本人了解大学期间的成长情况。其次,要突出典型,加强对表现欠佳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同时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并树立其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节省学生组织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避免学生组织因为登记诸多信息,特别是违纪信息,与学生发生争执甚至是冲突的现象。建设全面、系统、科学的信息化系统,能提高学生组织的工作效率,提升学生组织信服力,树立学生组织公正、科学、高效的组织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家成.论学生发展能达到的境界——基于“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改革实践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30-35.
[2]李金玲,李娟.大学任课教师心理辅导作用探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5(3):11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