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邹晓平、陈想平、黄彬提出,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教师岗位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再依据这两个标准从知识、态度、设计、表达、实施、效果六个纬度,设计评价指标、程序规则和激励机制,使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从学术水平评价为主转变为教学效果评价为主。他们认为,让所有的学生都“懂了”,这样的课在中小学也许是一堂好课,在高校就不一定了。课堂上学生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有探究的欲望,急着进实验室、图书馆、实训岗位,学完后有思想、有作品、有创造,这样的课才真正是大学里的一堂好课。我们的教学评价如果只停留在一堂课下来有多大比例的学生懂了,规范化的试卷上有多少学生合格了,有可能会造成对教学过程的误导,把大学变成中学,出现大量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将青年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扼杀在美丽的校园里。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夏伟阐释了对“双师教学”概念的看法和实践体会。“双师教学”是指两位老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知识结构、理论或实践专长,在同一课室面向同一班学生,分工合作一起进行互动式地上课。“双师教学”有几种类型:一是相声式,即一人主讲,另一人辅助、补充;二是辩论式,即两人都参与教学,通过两位教师辩论来创设活跃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三是主持嘉宾式,即一人推动整个教学进程,另一人负责细节讲解及答疑;四是远程式,即一人负责网络远程主讲,另一人在远程主讲结束后当面辅导、答疑、改作业。双师教学,对教师来说,能够通过同事之间的课堂互动,能够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加快专业成长;对学生来说,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面对面互动,能够因教师之间的智力互动而提高其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
(三)粤台高校教师合作发展的主张
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刘惠坚、余和剑,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洧、李杨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刘伟、王运泉,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陈爽,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孔茂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颖,台湾的昆山科技大学苏炎坤、陈龙泉和敏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叶至诚等提交的一批论文,纷纷提出加强两岸(粤台)职业教育师资合作培养的政策和建议。
一是政府层面的建议:(1)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制订粤台教育合作战略,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来保障和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2)建立粤台高职院校教师交流与合作的管理机构、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探索多样化的学位教育合作模式;(3)增加政策性的补助经费,设立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年度专项经费,开展常年的教师交流与合作。
二是高职院校层面的建议:(1)树立开放办学理念,组建粤台教师素质培训团,建立校际之间合作的教师培训基地;(2)分专业分类别,选择有效的促进粤台教师合作培养的路径;(3)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师选聘标准,建立共同认可的教师评价体系。
三是联动机制层面的建议:(1)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促进政府和院校的媒合;(2)加强校际交流,发挥示范学校作用,带动其他学校的粤台教师交流与合作;(3)发挥职教集团优势,扩大粤台高职院校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2.
[2]魏中林.广东高教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C]//第九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2014.
[3]陈德华.当前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C]//第九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