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委婉语是各种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其使用范围和社会功能在不断扩大。委婉语能够以曲折的方式表达意思、传递信息,从而避免直接的冲突和不必要的矛盾,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英语教学中的委婉语的使用作顺应性分析,指出委婉语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对教学对象的心理世界、师生关系的社交世界以及课堂语境的物理世界顺应的结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委婉语;顺应理论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恰当使用委婉语可以避免尴尬和不愉快,并且可以营造和谐的气氛,确保语言活动顺利进行。作为语言学习的活动场所,英语课堂上委婉的批评与沟通既能起到教育作用,又能维护学生自尊,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
一、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
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好听的话”。至今为止,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不少,以下是两本工具书对其所下的定义:(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程度。”(《语言学词典》法文版)由此可见,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者考虑到社会变化、社会心理等因素,为了避免对听者或读者造成伤害,通过使用一个礼貌的表达法及其他语言手段来代替一个直接的、普通的、甚至可能粗俗的说法。[1]也可以说委婉语就是用温和的或间接的词语表达代替那些令人不悦的、不舒服的直接表达。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礼貌、含蓄、中听,使用委婉语已经成为日常交际的一种彼此相约的习惯。
美国学者休·劳森 (Hugh Rawson) 曾说: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致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是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因此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大量存在。作为一种语言策略,委婉语具有以下主要语用功能。
1.避讳表达功能
委婉语的避讳表达功能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尤其是生老病死的通用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对于不同的人的死亡,根据说话人的不同态度就有了许多不同的委婉说法。古汉语中“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民曰死”。现代汉语中有“逝世”、“去世”、“心脏停止跳动”、“与世长辞”、“谢世”、“捐躯”、“牺牲”、“就义”、“阵亡”、“圆寂”、“遇难”、“长眠”、“安息”、“寿终”、“千古”、“升天了”、“去见马克思了”、“翘辫子了”等说法,则表达了对死亡的避讳,同情与安慰,难以割舍之情。而英语中则同样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表达语,用来代替“death”, “die”,如 go west, be at rest, be in/ go to Heaven, leave this world, breathe one’s last, be in Abraham’s bosom, have the curse, go to a better place, depart, decease,be with God, be no more, be at peace,return to dust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