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2.掩饰模糊功能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另一原因是委婉语具有模糊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同样出现了不少委婉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这些模糊用法不会引起歧义或造成交际障碍,而只是扩大了禁忌语的指称范围,这就是委婉语的掩饰模糊功能。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则需要考虑措辞,用积极词汇代替消极词汇。如take other people’s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steals (未经许可拿别人的东西=偷东西),a stupid student(愚蠢的学生)被称为a slow learner or underachiever(未充分发挥潜力的学生)。

  3.褒扬礼貌功能

  委婉语的另一个功能是起到褒扬的作用, 即用中性或褒义的词语或句子代替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或句子。从交际的角度看,委婉语的这种褒扬功能实际上是说话人对对方的一种“抬举”(uplift) 。从心理上看,对于社会上那些从事较低微工作的人们,即便是听到说话人口头上对他们职业的称赞, 这种“抬举” 对方的委婉语也未尝不是“一种心理需求”。 譬如把headwaiter(侍者领班)称为captain(总管);把dustman(垃圾清理工)称为sanitary engineer(卫生工程师);把elevator(电梯服务员)称为member of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corps(垂直交通大队队员);技术人员都称为engineer;明明是机修工(mechanic)却委婉地称为汽车工程师(automobile engineer);明明是屠夫(butcher),也委婉地称为肉类技术专家(meat technologist)。又如后缀“ician”的意思是“精通或从事某项学术的专门人才” ,因此很多带有这种后缀的职业委婉语大量出现,如cosmetician、beautician(美容师)代替hair dresser(理发师),gardener(园丁)称为landscape technician(风景技师)。

  二、顺应理论

  Verschueren认为,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2]或者说,语用学是从语言使用的特征和过程来研究语言现象。而语言的使用必然包括连续不断地作选择,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是由语言内部或外部的原因所驱动的。说话人选择的不只是语言的形式,还有语言的策略。[3]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种种恰当的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或特征,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语言的商讨性是指语言选择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严格按照形式和功能关系作出的,而是以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原则和策略为基础进行的;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出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的特征。[4]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是顺应性的内容和基础;顺应性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语言使用的机制和根本。前两者为语言选择分别提供了种种可能性和方式,而语言的第三个特征——顺应性是在此基础上以恰当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顺应交际需要的语言选择,从而完成交际之目的。正是因为语言具有顺应性特征,我们才可以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程度,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语用研究,从而完成语用描写和语用解释。

  三、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

  1.顺应教学对象的心理世界

  毫无疑问,语言互动是心智与心智之间的交流。[5]语言选择受到说话人的心理世界(包括他们的个性、情感、信念、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样,说话人作出的语言选择要顺应听话人的心理世界,包括听话人的个性特征、感情投入、信念系统、愿望和欲望等。因此,心理情感因素是说话人使用委婉语的动机之一,它的运用是顺应交际者心理需要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害怕犯语言错误,所以不敢或者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学生甚至直接说:“Sorry! I don’t know.I am a poor student.”这时候,作为老师,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这种怕犯错或者不自信的心理。我们可以委婉地说:“You are not poor.You are a student who needs help in English.”这样,学生既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过于自卑,还从老师的话中听到了鼓励。

  2)我们在课堂做听写练习或者小测验的时候,有些同学会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好,所以会有些小的作弊行为。这时候老师如果直接用“cheat in class”之类的话,可能既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又会让学生对老师的直接批评感到抵触。所以我们不妨说:“Don’t always depend on help from others.Believe yourself.You can make it.”这样委婉的表达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3)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不善言辞的学生。比如,有一名害羞的学生终于鼓足勇气站起来发言,却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目录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8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9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0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1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6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7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8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9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0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1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2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3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4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5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6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7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8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29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0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1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2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3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4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5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6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7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8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9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0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1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2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3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4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5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6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7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8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9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0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1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2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3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4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5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8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9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0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1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2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3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4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5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7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8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9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0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1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2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3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4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5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6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7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8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80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1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2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3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9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0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1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2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3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4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5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6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7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8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9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0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1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2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3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4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5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3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4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5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6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7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8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29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0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高教探索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129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