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现代大学校长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分析理想的大学校长角色应具备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实现教育家、战略家、实干家等多重角色的整合,并探究从现实困境突破,实现理想角色的制度路径。
关键词:大学校长;现实困境;理想角色;制度路径
近两年,高校校长毕业致辞中大量出现网络热词,如:这些年从听周杰伦的《简单爱》,到欣赏陈奕迅的《浮夸》,你们变得深沉;通过“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盐王爷”见识了社会暗流等等。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校长的毕业致辞,也被不少网友分别将其体例划分成校长撑腰体、道歉体、凡客体、网语体、人渣体、陈欧体、甄嬛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好不热闹。
在热闹围观、给力欢呼喝彩的同时,学界对于高校校长致辞中的“庸俗跟风”与“哗众取宠”倾向提出了批判。不少学者批评校长致辞中大量引用网络热词的现象,认为高校毕业典礼致辞的趋俗化倾向正在不断侵蚀着高校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内涵。如此,如何定位高校校长的毕业致辞直接体现出一所大学的人文素养和理想情怀,而其前后遭遇的冷热褒贬也反映出当前高校校长的现实困境和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校长的角色定位、现实困境,在繁华喧嚣的背后探寻高校校长的本真内涵与理想角色成为本文的理论要旨。
一、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
大学校长作为大学领导的核心人物广被接受与认可,并被赋予最高的代表权、决策权、建议权、执行权和调控权,担负着大学陈习陋规改造、引领大学健康发展的重任。但这些权利和责任并不“安逸”,遭遇着来自大学内外环境的干扰,受到多种力量的夹击。这些消极因素既包括来自大学内部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之间不变的抗争,以及大学组织内部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多个利益团体的冲突;也包括来自大学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而引发的震荡与无序,以及大学教育自身蓬勃发展而引致的大学个体生存空间的萎缩与狭小。
1.大学内部环境的多重性
大学是“松散结合的系统”,其内部存在着“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大学校长是大学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拥有大学管理的最高权力,但是大学校长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呈现出松散联结的特征的大学,其内部各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限的、不经常的,相互影响是微弱的、不重要的,彼此间的反应也是缓慢的。成功的大学校长对这种模糊性具有很强的容忍力,比较像现实主义者而非理想主义者,他能够接纳一个分权的结构、互相冲突的权威系统,而且试图在诸多限制中工作。”[1]可见,行走在行政与学术两种权威体系之间的大学校长,不断受到来自这两种权力体系基于自身诉求的各种要求和期待的管制,他作为行政系统的最高长官受到行政系统的限制,同时在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学术团体的大学中又受到学术权威的辖制,身处其中,大学校长常常身不由己。
目前,大学出现了公司化的趋势,公司的理念或者产业界的经营管理理念渗进大学的管理之中,大学组织出现私营部门的特点,日益向市场和产业界方向发生迁移。大学自身的变迁,要求大学领导者深刻反思当前所处的环境特点和个人的角色意识。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发展成为巨型化的组织,校长对学校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