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理论、宽口径等倾向,导致近年来本科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率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明显偏低。据研究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就开始落后于专科生(见表3),同样的情况在广东省也存在,相关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广东省专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于本科生(见表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走低的事实说明,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一系列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问题,无法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职能,如果不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地方本科院校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找不到自身的合理定位,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有可能被淘汰。除了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之外,由于高层次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必将减缓,极有可能削弱广东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经济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实施路径
(一)重塑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发展定位
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当前的发展定位显然已经不适应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培养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娴熟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才能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人才的层次和水平,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办高职本科的呼声日益强烈,全国多个省市开始了高职本科办学试点工作,广东省也于2012年首次启动了以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为试点单位来培养高职本科生的工作[7]。2013年,广东省正式启动了首次由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试点工作,第一批有四所本科院校和四所高职院校参加,采取2+1+1的联合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到培养方案都将由两校专业教师共同制订完成,四年都是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和衔接。四个高级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单位分别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嘉应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近两年来由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的改革试点反映了今后该地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方向。从国际高等教育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发展历程来看,提升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举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科技革命变革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德国的技术科学大学(Eachhochschule)、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s)、美国的技术学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s)和技术大学(Technological Unicersities)、我国台湾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等,都以实施高职本科教育为主。[8]可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一个基本方向,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呢?目前理论界认为,有三种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途径,一是原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二是创办新的高职本科院校,三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型。通过原有的高职院校升格来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似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就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即便是对于近几年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