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实施路径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重知识教学向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变
如前文所述,在“重学轻技”的思想影响下,当前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学分比例过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过低的问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普遍不到40%,造成本科层次毕业生缺乏企业需要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就业率连年走低。这也是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本科人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实现地方本科院校顺利向高职本科院校转型,最为关键的一步即是调整现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重,使学生真正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提升实践能力。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重学轻技”向“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转变,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办学者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教育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从整体上转变教学体制,转变教学资源配置方式等。可见,实现从以理论教学为主向以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地方本科院校颠覆持续了几十年的办学惯性,从全新的角度去规划和探索学校新的发展模式。
首先,办学者需要转变办学思想,从求高求大的办学思路中跳脱出来,从学校自身特色出发,对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改造。要真正实现学校办学思路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办学者自身的思想转变;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转变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十几年来以学校的层次来衡量办学经费的拨付比例,将高职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引导和扶持,不再以等次来评价高等学校地位的高低。其次,在教学体制的转变上,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改变当前依托学校内部教学条件和场所进行教学的模式,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学生拥有到实际工作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这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的“双元制”,即建立由企业提供培训岗位,主导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9]的模式,实现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第三,在教学资源配置方式上,应当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打下物质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要顺利实现向高职本科的转型,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打造一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薄弱,导致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总体水平偏低,许多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搞科研、评职称等工作上,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没有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变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建立一支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应当把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结合起来,一方面,立足本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联系,积极借鉴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实现教师队伍从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主向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转变。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培训,改革当前教师聘任的标准与条件,培养一批实践操作技能强、应用性科研成果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在引进新教师时,应当重点考察其职业技能水平,强调教师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那些具有较高实践经验和实操技能的教师,应该在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吸引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进入地方本科院校工作。
3.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