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个人捐赠类似,私人基金会似乎也将大部分科学慈善投入到应用性研究活动中。这里列出了2000-2009年期间对前50名大学进行捐赠累积排名前10的基金会,其捐赠总额超过50亿美元(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0个基金会中的7个集中在应用性研究方面,尤其是医学的研究。当然,也有例外,安德鲁·W·梅隆(Anedrew W.Mellon)和安纳伯格(Annenberg)基金会就集中在艺术、媒体和新闻方面。
从经费支持的领域来看,联邦经费和科学慈善经费的分布极不相同。表3的数据表明,当前科学慈善投入有从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的趋势。与联邦经费相比,其比例分别是73%和56%。医学领域的科学慈善尤其突出,占大额捐赠的57%,而联邦经费的配置比例是35%。有趣的是,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捐赠投入与联邦经费差别极大(物理科学是4%和14%,生命科学是15%和26%)。这表明,在基础研究领域,捐赠者们并不想做现代的美第奇。相反,他们加强了应用性投资,以期解决社会现实性问题。
六、启示
2014年7月25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署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合9300万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引发了舆论热议。几年前,来自中国的耶鲁大学硕士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00多万美元,也曾引起不少中国网友的非议。有人质疑,中国富人为何助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