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级的权力关系,大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大学由各自大学的董事会负责,聘任大学校长既是董事会的权力,也是它对大学的应尽之责。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集权制,绝大多数大学是政府举办的,政府对大学拥有实质的生杀大权。因此,由政府的行政机构决定大学校长的人选也是顺理成章的。大学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其领导者——校长也自然要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这也决定了大学校长的官员身份。尽管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一直强调政府放权给学校,但高校的法人地位仍然没有确立,大学依然附属于政府行政部门。正因为如此,政府对校长的管理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用干部管理制度来实现对校长的管理和评价。由于政府和大学的上下级关系,大学校长的选拔和任命自然属于政府的事情。

  2.与中美两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不同有关。

  美国大学深受“大学自治”传统的影响。大学自治是西方大学一种古老的信念,欧洲大学自治传统通过英国移民传播到北美大陆,成为美国早期殖民地学院的基本理念。尽管独立战争以后,州政府试图加强对自治学院的控制,但1819年“达特茅斯学院案”的判决,最终使自治传统在新兴的美国获得了合法地位。现在的美国大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均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它们均不受外部政治、经济或宗教势力的任意干预和直接控制。正因为大学是独立自治的,各自大学的董事会才对大学拥有最大和最终的权力。而董事会聘任的校长是用来专职管理大学的,对其评估和考核不是看校长是否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否获评到科学院院士,是否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成就,而是看校长的治校理念是否在尊重大学传统的前提下符合大学的长远利益,是看校长的治校举措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是否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的发展。总之,董事会评价校长的标准以是否有利于大学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最高准绳。因此,校长上任前无论是教授、专家还是政客、商人,上任后唯一的工作就是全身心投入大学的管理之中,树立大学的良好的社会形象。现在由于各大学的激烈竞争,以及美国总体财政的不景气,大学校长除了管理工作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筹集资金,这样,他们便更没有时间去从事学术研究了。

  我国大学则长期浸润于“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文化传统之中,某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教授在学术上取得一定成就后开始进入仕途。因为大学是学术性的社会机构,完全不懂教学和科研,不了解知识发现规律的人也不可能领导好一所大学,因此选择“学优”的人做校长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国,由于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大学行政职位高居校长者,其学术话语权也自然加大,学术资源随之而来,其学术成就也迅速提高。因此,大学校长具有博导、课题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多面手”的多重身份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校长对学校事务都要亲自过问,以表现出校长官员的权威。诚然,身为领导,多操点心、多干点事,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但校长的“事必躬亲”的过度操心,不但使自己身心俱疲地消耗于“拣芝麻”中,而且还没有精力主抓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建设。

  3.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及决策制度有关。

  美国现代大学内部遵循着“共同治理”和分权管理的原则。早在196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等组织发表了《关于学院和大学治理的联合声明》,声明中阐述的“共同治理”制度是现代美国大学治理的基础。声明强调,大学决策需要大学所有成员的参与,并阐明了董事会、评议会以及校长的职责。声明认为,大学董事会把日常管理的权力委托给校长,并把教学和研究的权力委托给评议会。董事会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大学的整体政策和大学的各项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并在筹划大学未来可能需要的资源方面发挥作用。评议会对诸如课程、研究项目、教学方法、科研、教师地位以及涉及到教育过程中有关学生学习的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其中,对教师地位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是评议会最基本的责任,这些问题包括教师的任命、晋升、授予终身教职以及解聘等。[11]校长是董事会和评议会的枢纽,校长既接受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又担任评议会主席、执行评议会的决策,这既保证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协调,又限制了校长权力过大以免对学术造成控制的局面。除此之外,美国高校从校、学院到系都建立了严格的职责分工制度,校长将不会具体参与某项事务,而更侧重于宏观协调。校长上任后会组建高级管理者团队,将权力和责任委托给教务长、副校长及院长,一方面可以给下级部门及其领导人更多的自主权,切实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使自己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集中精力考虑全局和长远问题,做出正确的宏观决策。

  在我国,大学根据集中管理原则建立了统一领导和行政人员主导的权力结构。[12]除了重大行政事务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统一决定之外,学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目录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8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9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0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1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6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7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8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9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0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1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2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3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4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5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6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7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8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29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0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1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2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3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4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5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6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7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8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9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0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1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2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3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4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5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6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7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8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9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0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1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2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3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4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5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8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9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0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1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2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3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4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5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7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8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9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0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1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2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3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4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5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6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7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8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80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1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2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3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9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0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1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2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3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4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5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6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7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8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9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0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1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2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3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4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5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3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4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5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6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7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8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29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0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教探索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060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