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在FCM教学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开始对FCM的影响机制和绩效评估进行探索和研究。Marcey D J, Brint M E等人以大学生物学导论为课程,通过实验法对16名学生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选择3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行传统课程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并对两组GPA成绩进行T检验,发现实验组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8]Cara A.Marlowe以迪拜美国学术学校(Dubai American Academy)在校的国际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以环境系统与社会为实验课程,结果发现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的成绩不仅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9],成为国内外鲜有的对FCM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马秀麟教授以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为FCM实验课程,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成绩考核和个人素质差异性检验,对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方式的内容,FCM较传统模式有着显著优势;而FCM对于推理性较强、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并不适合。[10]
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目前的FCM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侧重FCM模式下学习者终结性评估的研究,即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学习者在成绩上是否有所提高;(2)FCM中学习绩效与普适性的关系研究,通过对比课程设置、群体差异在学习成绩上的分布,来讨论适合FCM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群体。
然而,对于翻转课堂的形成性评估,如对学习者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的评价却鲜有研究。翻转课堂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激发学习者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这都是我国高教界研究亟需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探索FCM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FCM满意度理论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下FCM学习者满意度的构成机制和评价方式。
(三)理论背景综述
1.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变革,其适应性和质量评估无疑将影响着它的顺利发展乃至成败。于此,学习者的满意度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是在Fomell提出的因果关系的顾客满意度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由6个结构变量构成的因果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11]
其中顾客预期(Customer Expectations)、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是自变量,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是因变量,顾客抱怨(Customer Complaints)和顾客忠诚度(Customer Loyalty)是满意度的结果变量。ACSI中前半部的4个变量结构是主模型,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各结构变量的观测变量如表1所示。[12]
在欧美国家,ACSI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已渐成潮流,并成为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同时,ACSI在教育中的运用也存在着一些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