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测度项的修正可以看出学习者预期是通过个性化方案、学习收益程度估计和整体教学质量预期来测量的。一方面,学习者自愿参加翻转课堂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能解决个性化的学习困难,因为FCM的面授时间主要是解决网络视频课的疑问及知识拓展,这是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因此是否能解决个性化问题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课程质量的感知。另一方面,学习者预期的实现是通过实验课程体验和学习同伴经验获取的,实验课程体验又包括对于网络课程的体验、在线交互平台使用的体验和面授交互的体验。所以学习者的预期能够直接对感知质量的三个维度产生影响,在对课程进行体验的同时,学习者会判断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从而影响今后对感知价值的判断。鉴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学习者预期正向影响感知质量。

  H2:学习者感知质量正向影响感知价值。

  H3:学习者预期正向影响学习者满意度。

  学习者对于翻转课堂质量的感知是通过与传统课程或传统网络课程比较所获得的,同时这种比较主要是学习绩效和效率的比较。感知质量越高的教学模式是相比下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模式,一方面,鉴于学习者对学习绩效的高度关注,感知质量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翻转课堂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学习效率会让学习者更为轻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会在这种更为高效的学习模式中得到先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自信心。鉴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

  H4:学习者感知质量正向影响满意度。

  H5:学习者预期正向影响感知价值。

  H6: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学习者满意度。

  三、 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项目研究组选择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2010级和2011级178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每周三节课连上,使用的教材为郑树棠等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实验周期为两个学期,共32周。首先,项目组教师预先录制80课时(50分钟/课时)的在线课堂,并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视频资源,将视频课程按章节切分成240个微课堂上传至FMC学习平台,每个微课都编制了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相关练习。其次,学习者在预先内化知识的同时出现学习困难,可以将出现的疑问共享在学习交流板块或即时在线师生答疑板块,以便教师能把握住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再次,教师组织面授课堂的分组讨论,包括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两个环节,解决前期的遗留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扩展原有知识和创新思维。最后,在课后学习者依然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与同学和老师互动,并参加在线测试和教学评估,方便教学者收集相关数据把握教学进度,提升授课质量。

  经过一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后,项目组编制了满意度问卷,问卷主体部分题项主要来自ACSI和TAM模型的成熟量表、CUCEI(College and Universi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Inventory)、ELS(E-Learning Satisfaction)以及Jeremy F.Strayer和Juan Carlos Roca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16][17]问卷选项采用了LIKERT五级量表进行测试,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由于部分同学缺席,共158名同学到堂填写问卷,回收150份,经过初步问卷质量删选其中存在缺失项的2份,存在多个维度题项同样分数的2份,得到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率为97.33%。

  项目组对收集数据先利用SPSS18.0 分析软件作探索性因子分析,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PLS作路径分析和R2统计。

  (二)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团队对问卷的34个题项数据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KMO 检验值为.809,Bartlett球体检验近似sig值为0.000<0.05。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在0.6以上的都可进行因素分析。[18]该数据符合作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34个题项中有32个题项共同度在0.546-0.735之间,标准化因子负荷在0.624-0.855之间,并萃取了8个公因子。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分析参数是由Cronbach提出的克隆巴赫系数,根据Nunnally提出一般探索性研究中Cranbach’s α系数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19]当Cranbach’s α系数越高,则代表其检验的因子内部一致性越大,信度越高。萃取的8个公因子的可靠性系数(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在0.63到0.794之间, 总体α系数为 0.901(如表2所示),说明本问卷信度非常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目录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8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9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0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1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6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7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8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9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0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1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2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3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4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5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6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7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8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29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0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1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2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3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4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5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6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7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8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9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0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1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2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3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4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5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6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7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8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9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0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1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2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3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4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5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8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9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0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1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2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3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4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5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7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8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9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0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1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2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3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4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5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6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7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8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80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1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2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3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9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0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1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2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3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4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5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6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7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8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9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0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1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2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3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4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5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3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4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5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6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7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8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29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0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高教探索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071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