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怎能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一无所知又怎能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当笔者讲到马克思出生以及初恋时,学生们觉得马克思可亲;当笔者讲到马克思17岁时写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时,学生们佩服少年马克思的文采和胸怀;当笔者讲到马克思被西方评为“千年思想家”,学生们心向往之;当笔者大声朗诵《共产党宣言》片段“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学生们心情澎湃,完全为马克思所折服,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起来!当学生们对马克思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好感后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如,我们可以将毛泽东诗词作为学习、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毛泽东诗词富有激情,极易受到学生喜爱。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引用、介绍了十几首毛泽东的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才华横溢、豪气冲天、干劲十足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拉近了学生与伟人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伟人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接收理论知识扫除了思想障碍。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音乐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音乐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调节听众的心理反应,影响听众的情绪和感受,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受到潜行默化的影响。在“概论课”课程教学中,笔者就播放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十送红军》、《南泥湾》、《我的中国心》、《咱们工人有力量》、《唱支山歌给党听》、《春天的故事》、《爱我中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十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效果良好。

  (三)实践教学是“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联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纯粹经院的问题。”[3]这一著名论断充分说明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学生的“认知体系”是以原有知识经验对教师传递的教学体系的重新建构,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误差,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去纠正这些偏差、误差。即使学生建构的“认知体系”是正确无误的,但是毕竟还处于“认知”层面,还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对“认知体系”认同,产生感情并最终上升到信仰层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之内,而与沸腾的实践生活相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4]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5]。根据教育教学的场所不同,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例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就可以设计一次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假期回家乡调研,用照片、数据等反映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从而坚定学生对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又如,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可以设计一次课堂实践教学——“中共反腐倡廉的举措和成绩”,让学生们了解党反腐的决心、力度和取得的成绩,从而坚定学生对党的信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研究、验证教材理论知识,继而实现从“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5.

  [2]刘戈,詹健.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7):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5]吕志,黄紫华.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目录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8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09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0页:教育管理·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第011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6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7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8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19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0页: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
   第021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2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3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4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5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6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7页:教育管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合法性实践
   第028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29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0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1页: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校长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角色探究
   第032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3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4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5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6页: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改革视域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分化统合与管理变革
   第037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8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39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0页:区域研究·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第041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2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3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4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5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6页:区域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第047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8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49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0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1页:比较教育·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第052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3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4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5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6页:比较教育·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第057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8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59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0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1页:比较教育·中美大学校长职位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062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3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4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5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香港研究型大学管理人员分类选聘制度及其启示
   第067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8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69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0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1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2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3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4页:课程与教学·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第075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6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7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8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7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
   第080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1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2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3页: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
   第089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0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1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2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3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4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5页: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第096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7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8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099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0页:民办教育·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101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2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3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4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5页:艺术教育·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第106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7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探析
   第123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4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5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6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7页:综述·共同促进两岸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128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29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0页:简论·英语教学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
   第131页:封三
   第132页:封底
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高教探索课程与教学·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083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