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方高等教育的奖学金政策虽然有不少局限,但是其政策是与当时特定政治、经济环境相联系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助学制度,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各地高等教育的奖学金制度为今后奖学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清)张百熙.张百熙集[M].湖南岳麓书社,2008:196-197.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教育)[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65.
[3]本校纪事:各省津贴数目一览表[J].北京大学日刊,1918(124):3.
[4]程时煃.江西省教育厅为施行奖学金规程通告省外各大学及专科学校赣籍学生书[J].国立浙江大学校刊, 1934(59) :1623-1624.
[5]本校旧制学生.有九省同学有省津贴费[J].清华周刊,1925,24(7):30-31.
[6]安徽国內大学肄业生奖学金规程[J].燕京大学校刊,1928(5).
[7][16][25]李松如.陕西省国内大学肄业生奖学金暂行规程[J].新陕西月刊, 1931,1(2): 173-174.
[8][15]安徽国内大学肄业生奖学金规程[J].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8,1(8): 1-3.
[9]山东省核给国内专科以上学校鲁籍学生奖学金章程[J].国立同济大学旬刊, 1935(78): 11-12.
[10][17]靑岛市学生肄业国立大学奖学金规则[J].青岛市政府市政公报,1936(76):96-100.
[11][20]广西省外留学生奖学金暂行规程[J].北平交大周刊, 1934(15): 1-2.
[12][23][24]云南省政府教育厅补给本省高中毕业生升学国内大学专科学校奖学金规程[J].暨南校刊, 1935(147): 1-3.
[13]冀教厅添设贫寒奖学金额[J].安徽教育行政旬刊, 1933,1(1):22.
[14]南京市淸寒学生奖学金规则[J].南京市政府公报, 1933(131): 22-23.
[15]青岛市教育局给予本市肄业国内专门以上学生奖学金规程[J].青岛教育,1931(1):108-109.
[18]浙江省省立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奖学金暂行办法[J].绍兴县政府公报, 1934(64-65):17-18.
[19]甘肃省国内留学生奖学金暂行规程[J].甘肃教育公报,1932(6-8):37-39.
[21][26]江西省省外大学及专科学校赣籍学生奖学金规程[J].国立浙江大学校刊,1933(142):1492-1494.
[22][28]皖省教厅修改国内大学肄业生奖学金章程[J].国立浙江大学校刊, 1936(236): 2682-2683.
[27][29]修正察哈尔省国内大学肄业生奖学金规则[J].国立同济大学旬刊, 1935(79): 13-14.
[30]陈明远.大学学费:相隔六十年[M]//陈远.逝去的大学.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250-253.
[31]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148.
[32]最近四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经费比较表[J].西北论衡,1937,5(2):69.
[33]徐翔之.论救济清寒优秀学生制度[J].学风(安庆) 1937,7(3):1-4.
[34]勉公.关于奖学金及贷金的个人意见[J].清华周刊,1929,31(3): 4-9.
(责任编辑 钟嘉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