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鉴国际科技合作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广度、深度、持续度和有效度的四维度分析概念模型。结合我国政策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四维评价模型对广州、中山两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实证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州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水平优于中山,但两市均处于一般水平之上,结论与两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职业教育水平相符。因此,此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是适用且有效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模型;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国家、区域、学校、专业四个层次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分析。从国家层面研究的代表主要有余祖光[1]、龙德毅[2]等。分析区域校企合作现状的代表有李敏[3]、尚豫新和尚会心[4]、严新乔[5]、卢晓宁[6]等,他们分别研究了河北、新疆、宁波、浙江等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从职业学校类型角度研究的代表有王伟和冯树青[7]、王锁荣和朱仁良[8]、孙云志和何玉宏[9]、童云飞等[10],分别对财经类职业学校、建设类职业学校、交通类职业院校、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作了分析。还有严忠对珠宝专业,徐迅对旅游专业,袁月秋对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总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并存,但缺乏系统的校企合作理论指导,研究带有较强的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倾向,分析内容的客观性和方法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其二,分析内容广泛但针对性不强。归纳起来,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内容包含合作特性、领域、主体、影响因素等,研究内容和分析指标缺乏系统性、客观性、针对性,内涵界定不清楚,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其三,分析结论缺乏可比性,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合作数量、合作内容、合作问题等方面反映校企合作现状,或是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测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院校、不同类型专业的校企合作现状,结论的可比性不强,很难全面系统地呈现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客观状态,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政策的借鉴意义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此,本项目组基于校企合作的本质内涵,参照人社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指导手册》和国家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分析校企合作的概念模型,依此设定分析校企合作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调查检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建立规范系统的校企合作分析框架。
一、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内涵
校企合作教育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是一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