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子旋转
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求出公因子,更主要的是知道每个公因子的实际意义,但是由简单估计方法所求出的公因子解,初始因子载荷阵并不满足“简单结构准则”,即各个公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因而容易使公因子的意义含糊不清,不利于对因子进行解释。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更加显著,可以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因子和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向(0,1)区间的两级分化,从而更容易判断因子意义。
本文采用的旋转方法是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即使各因子仍然保持正交的状态,但尽量使各因子的方差差异最大。旋转后的结果如表5。
由表5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在校期间学校举办的创业讲座次数”、“在校期间学校举办的创业竞赛次数”、“学校开设的与创业有关的课程数”有较大的载荷,主要从学校教育方面反映创业的情况,可以命名为“学校创业教育因子”;第二公因子在“个人风险偏好程度”、“个人对创业了解程度”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从个人的视角反映创业的情况,可以命名为“个人创业素质因子”;第三公因子在“家庭年总收入”和“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有较大的载荷,主要从家庭情况方面反映创业的情况,可以命名为“家庭背景因子”;第四公因子在“学历”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可以命名为“个人学历因子”;第五公因子在“了解到的周围人创业人数”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可以命名为“周围创业氛围因子”。
与旋转之前比,经过旋转之后的各公因子有了更明确的含义,用旋转之后的公因子度量创业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