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科技资源的需求,使得校企联盟形成的可能性增大。三是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等市场状况促使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刺激企业为提高科技水平,维持生存或获得长远发展而与高校合作;社会传统、大众期望等非正式规范对企业价值观产生影响,使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校企合作教育的价值认同与追求,进而把参与合作培养人才作为自身的责任。
(二)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感实现机制
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受益者,也应是校企合作教育责任的承担者。道德和法律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看不见的手”,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控制到位,企业才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当前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动因仍然是对经济利益追求。因此,我国应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一是要健全校企合作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约束力度。可参考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明确企业应如何承担包含教育责任在内的社会责任、责任应如何判定等具体内容。二是要加大对企业承担参与校企合作教育责任的舆论宣传,增强大众期望等非正式规范对企业价值观和行为的约束力度。如加拿大能够成功的实施合作教育不仅因为他们对产学合作教育有深刻认识,他们还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 我国政府也应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宣传与教育,在全社会树立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营造有利于校企合作教育的舆论氛围。三是有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念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因此,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
2.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利益驱动机制首先,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掌握者和分配者,应健全经济激励机制,增强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引导力度。一是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对校企合作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对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立项优先等优惠政策,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教育;二是建立合作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提高校企合作教育质量,保障企业需求和利益。可借鉴加拿大做法,建立合作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加拿大合作教育认证具有认证机构的权威性、认证标准的科学性、审查要点的可操作性等特征,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了全球合作教育的最佳实践。 认证制度既发挥了质量底线保障作用,又构成高校、企业、学生各自利益需求的整合机制,促使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相关者关系。
其次,高校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也应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教育方式和管理方面,更加切合企业需求。在这方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有成功的经验。滑铁卢大学根据合作教育“工学结合”理念制订工程类专业教学计划,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分配,制定一年三学期制合作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获得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实践经验,并在连续的工作中与雇主建立信任感,得到企业里比较重要的职位 ;注重合作教育质量监控,采用资格准入机制保障合作教育的实施质量;开发产学合作服务系统,每个学期为一万多名学生和3千多家企业进行互配。因此,滑铁卢大学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个雇主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教育项目覆盖了全校6个学院的120多个专业,约占60%的学生注册参加了合作教育项目。 二是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探索以协同承担科研项目的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项目支撑,同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满足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艳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效能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6-8.
[2]中国工程院.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评估简要报告[EB/OL].[2017-07-22].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222892.html.
[3]陈丹,马永红.谈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