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界线分割着大学成员的共识,而这正也体现着大学教师群体过度分化后果的严重性。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调适策略合理规制大学教师群体的过度分化。

    1.优化学术职业文化生态,规制大学教师群体职责分化

    大学教师是以知识传播、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为使命的职业,“学术人”属性是大学教师的根本属性。然而,过度市场导向和行政导向的大学教育生态加剧了教师群体的职责分化,大学教师对“学术人”的身份认同越来越淡薄,而对“经济人”和“政治人”的身份认同越来越得到强化。大学教师需要在学术和市场之间、学术和政治之间保持平衡,以避免学术资本主义和官本位文化对自身的消极影响。

    (1)坚守学术职业内在逻辑,在市场和学术之间保持平衡

    受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市场化生存时代,大学与政府、企业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的力量逐渐渗透到大学组织域之中,大学教师通过出售知识资本收获物质回报与社会声望,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正成为师生认同的价值规范,大学教师的职业身份被赋予新的内涵,实现了由传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身份向创业者和管理者身份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术的资本化使部分大学教师逐渐背离了学术共同体契约精神的本质,当教师和学者都急功近利地去追寻某种实体存在,就会抛弃真理之爱与信仰,逐渐随波逐流,反而在资源、地位、名誉与虚荣心等方面获得满足。学术资本主义给学术职业发展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关键问题是,大学教师能否在学术和市场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选择一种职业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大学教师以学术为天职,就应坚守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甘于忍受清贫寂寞,看淡物质声望回报,守护好象牙塔里的求知生活和育人工作,而不是将经济和政治的利益作为学术活动的最终目标。大学还要通过加强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为学术职业发展设置边界与规则,约束和规范学术职业的发展,减少学术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另外,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大学教师健康发展提供沃土,引导大学教师在学术资本化的过程中始终坚守大学的核心使命和学术品位,消解学术资本主义带给大学教师的负面影响。

    (2)凝聚学术职业自身优势,在学术和政治之间保持平衡

    受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学一直被认为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不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还是省管高校,和各级政府机构一样,围绕权力而运转,大学的行政化色彩和官方情结浓重。制度化的学校教育赋予了大学教师知识人与政治人的双重角色,大学教师身处学术与政治之间,在职业身份选择中面临者难以抉择的矛盾。当然,人各有志,每个人自我实现的路径也各有不同。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一定成就的大学教师完全可以在大学管理岗位上获得相应的行政职务来体现其价值;亦可凝聚学术职业自身优势,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把握社会脉搏,了解社会动向,根据时代的变化重新建立自身角色的公共性与社会批判性,重拾关怀社会的情节。重要的问题是,大学教师需要在学术和政治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一方面,作为大学的解道者和研究者,要通过钻研和创新来获取学术地位的提升、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尊重,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走向市场、毫无底线地向权力靠拢;另一方面,大学应坚持在院系层次实行学术自治,让大学教师不用通过追求“学而优则仕”就能参与学校的治理,决定学科发展方向、学术资源分配、教师聘任和评价等重大事项,通过主动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大学教师有学术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完善学术职业管理制度,规制大学教师群体地位分化

    大学教师在资本争夺和位置抢占中分化为占支配地位的教师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教师,需要通过完善学术职业管理制度,克服学术管理工具理性,提升学术职业行动自觉,规制大学教师群体的地位分化。

    (1)坚持以人为本,克服学术管理工具理性

    受新管理主义的影响,大学教师管理中出现了过于强调“求发展、提效率”的组织目标和组织利益,忽视大学教师个体利益和职业发展的倾向。在组织理性导引下,绩效目标成为大学教师管理的核心追求,大学教师管理落入了追求效率、价值无涉企业管理思维方式的窠臼。丹尼尔·贝尔曾指出:“掌管经济的是效率原则,决定政治运转的是平等原则,而引导文化的是自我实现原则。”以效率为目标的大学教师管理无意中忽视了人的个性和价值、忽视了人的尊严和发展。大学教育的理想被淡化,教师发展的个性目标被排挤,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在大学组织场中不断弱化和分化。这一现象的发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08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09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0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1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17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18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19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20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21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22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3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4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5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6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7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8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29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0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1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2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3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4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5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6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7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8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0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1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2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3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4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5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6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7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8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4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7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58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59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0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1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2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3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4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5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7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8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9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70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71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72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3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4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5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6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7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8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79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0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1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2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3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4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5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6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7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8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6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101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2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3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7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08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09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10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5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6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7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8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9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30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31页:插页·高校附属医院学科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132页:插页·艺术美育中的怡情效能与教师应用策略研究
   第133页:插页·广府民俗艺术的民间审美及其审美教学价值
   第134页:插页·服务型社区视角下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第135页:插页·探究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第136页:插页·英汉硬新闻语篇的对比与语篇教学研究
   第137页:封三
   第138页:封底
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高教探索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019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2018-03-05 2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