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静 张新标
摘 要:大学仪式是大学发展的象征符号。大学仪式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机制始终与大学组织的本质属性和要素特征密切相关:劳动分工围绕知识特性展开,由此在大学内部形成二元权力结构,信仰成为维系大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象征。作为大学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大学仪式围绕知识——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展开,在二元权力结构主导下的校园空间里运行、展演,表达、传递大学的信仰与价值体系,是凝聚师生共识、达成集体认同的重要形式,其结构必然包含四个方面的要素:知识、权力、空间与信仰。四者有机联系、相互作用,是大学仪式内在结构的基本逻辑单元。
关键词:大学;仪式;结构要素
大学仪式是当代中国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现有关于中国大学仪式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已初步回答了“大学仪式有什么”的问题,即:大学仪式的内涵、类型、特征和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启示。虽然对大学仪式功能、价值回归的呼唤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但现有研究对抑制大学仪式功能发挥因素的简单归因,事实上也会陷入一个语义重复的研究困境,难免予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归根结底,大学仪式功能的发挥,必然是其内在结构的外部运行结果。因而,对大学仪式尤其是大学仪式功能的研究,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即:大学仪式是什么。本文将从结构要素的角度出发,尝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回答。
作为知性人的集合,大学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内在逻辑,亦有其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追求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追求共同价值和更大的‘善’的教育集合体”。大学仪式发生于大学这一场域之中,通过专门的程序与规范,传递大学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仰,凝聚大学的组织认同,是大学精神的价值象征,具有个体建构和组织整合的基本功能。
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建基于三个要素:知识、权力和信仰。 “知识是包含在大学的各种活动中的共同要素”,大学自诞生以来,劳动分工围绕知识特性展开,并在大学内部形成学术与行政二元权力结构,信仰则成为维系大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象征。作为大学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大学仪式的内在结构始终与大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密切相关:大学仪式围绕知识———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展开,在二元权力结构主导下的校园空间里运行、展演,表达、传递大学的信仰与价值体系,是凝聚师生共识、达成集体认同的重要形式。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大学仪式的结构必然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知识、权力、空间与信仰。其中,知识构成大学仪式的基本内容、权力是大学仪式的动力要素、空间表征大学仪式的关系结构、信仰则是大学仪式的价值旨归,四者有机联系、相互作用,是大学仪式逻辑关系和内在运行机制的基本单元,使大学仪式呈现为一个结构性整体。
一、大学仪式的内容要素:知识
阿什比指出:“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意指大学不仅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是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的成果。“知识”作为大学仪式的文化要素与积淀成果,主要是指由历史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