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教学水平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H:教学方法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H:教学关系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H: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H: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H: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H:教学关系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二)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高校为学生提供和创设的各种硬件设施条件及支持性关系和氛围,其中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网络平台等条件,学习氛围是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气和集体学习意愿,人际关系则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与周围同学建立的社会交往关系等。我们认为,教学环境会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和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H3、H4),并具体提出以下假设:
H:硬件设施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H:学习氛围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H:人际关系对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H:硬件设施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H: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H:人际关系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三)自我学习效能
自我学习效能概念(self-efficacy)最初由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对实现既定学习目标的行为过程能力的判断。 现代学习心理学多项研究表明,自我学习效能是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衡量评价,这种基于自我认知的评价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选择。 自我学习效能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整体表现,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状态和情况的感知判断。而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对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提供各种学习活动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程度,通常基于学生学习经历的体验和增值。据此我们认为,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与学习满意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前者会对后者产生促进作用(H5),并提出以下假设:
H5:学生自我学习效能对在校学习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概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关系,以及教学环境中硬件设施、学习氛围、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自我学习效能和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前因变量,并且自我学习效能充当学习满意度的前因变量。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江苏地区一所省属地方本科高校,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所有问卷采用学生网络问卷填写方式,问卷共发放3500份,回收问卷3189份,剔除无效问卷和明显错误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117份,有效回收率为89.1%。该校办学水平在省内地方本科高校中属于中上等水平,本文以该校本科生为样本对象,来探索研究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
调查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在3117份有效样本中,男生占27.5%,女生占72.5%,男女比例约为三比七;由于采用分层目标整群抽样方法,各年级学生分布基本均衡,大约都在25%左右;学科门类上,人文和社科类共占近70%,理科和工科约占30%。样本中女生明显多于男生主要是与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密切相关,文社类院系明显多于理工类院系,一定程度上学科结构传导了性别结构。户籍上农村学生占63.1%,城市学生占36.9%;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占74.7%,经济较差的占20.1%,经济条件较好和很好的只占5%左右。这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生源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家庭来自农村的学生居多,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主要部分。与之相反的是,高水平重点大学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学生占比较大,这涉及到我国社会阶层流动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