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院校评估相互配合的评估模式
专业评估同时采用“例外”(byException'Model)和“自下而上”('Bottom-up'Model)两种评估模式,两种评估模式与院校评估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例外”模式是指给予划归为“例外”以外的所有专业与院校评估结果相同的等级,并对“例外”专业进行单独评估。采用“例外”模式的院校在获得院校和专业测量指标数据后,提供不多于15页的院校评估上报材料和不多于5页的“例外”专业评估上报材料。评估小组分别根据院校评估数据、上报材料和“例外”专业评估数据、上报材料进行评估,专业评估结果与院校评估结果没有必然联系。“例外”模式的目的在于减轻专业评估的工作负担,使专业评估可以更多关注那些表现形式不同的专业。第二种模式是“自下而上”模式,是指结合专业数据指标和评估材料对每一个专业进行评估,专业评估结果将与院校指标数据、上报材料共同决定院校评估结果。采用“自下而上”模式的院校在获得院校和专业测量指标数据后,由各专业群组提供专业评估上报材料,由院校提供院校评估上报材料。专业评估小组对各个专业的指标数据、上报材料进行评估;主评小组根据各专业评估结果和院校指标数据、上报材料对院校进行评估,并得出院校的评估结果。从两种评估模式的过程来看,无论是采用“例外”模式还是“自下而上”模式,专业评估和院校评估联系密切且各有侧重,对于为学生提供有用信息来说,专业评估将会更直接地告诉学生所选择的高等教育究竟如何。
专业评估试点继续以自愿参与方式邀请15所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例外”模式,邀请15所高等教育机构实施“自下而上”模式,并邀请10所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实施两种模式。在专业评估试点结束之后,教育部将对两种评估模式进行评估。
(四)根据不同专业设定基准的量化计算方法专业评估仍然采用对每个质量维度进行指标数据量化计算的方法,并根据专业设定基准(Benchmark)。全国大学生调查(NationalStudentSurvey,简称NSS)和高等教育离校目的地调查(DestinationsofLeaversfromHEsurvey,简称DLHE)仍然作为专业评估量化数据的主要来源,TEF第二年实施的经验总结中对NSS的相关题目和计算权重进行了修改,从2017年起将使用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NSS版本。其中,“教学质量”维度的“课堂教学”指标通过NSS第1~4题进行测算,“评价与反馈”指标采用NSS第8~11题进行测算;“学习环境”维度的“学习支持”指标通过NSS第12~14题进行测算,“退学率”指标采用HESA中“退学率”进行测算;“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收获”维度的量化证据通过DLHE调查中关于“就业率”和“高技能就业率”的调查数据进行测算。
专业评估将继续沿用核心指标(Coremetrics)和分组指标(Splitmetrics)的量化计算方法,并收集有关教学强度的补充指标数据。核心指标通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数据进行分组评估,分组指标通过若干与学生背景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组,如专业、入学资格、入学年龄、种族、性别、是否弱势和是否存在不利社会背景等。专业评估根据每个专业在核心指标和分组指标的数据计算基准分,当专业某项指标得分高于其基准分2%或3%并通过一定级别显著性检验,将获得积极标记(PositiveFlag)+或++,反之低于2%或3%则获得消极标记(NegativeFlag)-或--,标记将作为最终确定专业评估结果的重要依据。专业评估根据不同专业分类设定不同基准进行比较的量化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他们想要就读的专业进行比较,相比较于院校评估结果来说更具有实用价值。
三、对TEF专业评估的反思
TEF专业评估秉承为学生提供在专业层面有用信息的目标,无论从标准框架的设计还是数据指标的计算,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此同时,对基于学习成果的TEF专业评估的争论和质疑声音也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在英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学生成果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学术界对此表现出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担忧。总之,在肯定TEF专业评估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也要警惕基于“学习成果”的评估陷阱。
(一)学习成果不能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但不能是全部。在TEF发布实施计划不久,以学习成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理念和方法就备受质疑,169名顶尖的大学学者致信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和英国大学联盟(UniversitiesUK,简称UUK),指出运用学生学习成果来衡量教学质量是完全不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