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es)应用外语专业英语-汉语方向为例进行介绍。
应用外语专业的英语-汉语方向将学士阶段的六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都分成两大板块:基础性教学单元板块和与就业相关的补充性培训课程板块。基础性教学单元板块包括英语教学单元(6学分)、汉语教学单元(6学分)、方法和分析教学单元(3学分)、社会科学教学单元(6学分)或信息传媒教学单元(6学分)两者二选一;补充性培训课程板块主要是职业教学单元(9学分),课程模块(lesmodules)包括管理和国际合作、翻译、言语与交流、遗产文化与创新、图书馆学与编辑等内容。在学士阶段的前四个学期,每学期的教学单元均保持不变,而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除了原本基础教学板块的方法和分析教学单元改为项目指导(projettutoré)教学单元外,其他的也基本不变。另外,学生还可以修法律-语言或经济管理-语言两种双学位,但分别同时需要在法学院或经济学院注册。每学期30个学分中一半在应用外语专业获得,剩余的一半学分则在法学院或经济学院修完。
从该专业的教学设置看,学校非常注重外语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的补充性课程板块所跨领域非常广,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领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同时也扩大了就业选择面。上述的课程设置中体现的重应用、跨专业性的教学理念来自于教育部2002年4月23日关于学士学位的法令。该法令第13条规定:“在教学中,将理论型、方法论、实践型和运用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在保证学生学习通识文化的同时,在教学中加入包括职前准备和职业培训、个人计划和团队合作项目、实习等各方面的元素。”第15条规定:“教师可以选择在某一学科范围内教授新的内容,或者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双学科甚至复合型学科的教学。”在其他一些相关的法令和文件中,创新(innover)一词被反复提及,因此鼓励教学上的创新也是学分制改革的关键词。
(四)教学监督
在学分制背景下,对综合性大学的教学监控和评估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第一层评估来自教育部。法国综合性大学均和教育部签订了每四年更新一次的合同,其中包括授权颁发本科文凭的条款,在新签订或更新合同之前,学校就必须接受教育部委托的“全国各专业评估委员会”(lesCommissionsnationalesd'évaluationspécialisées)的审核,审核通过者才能继续享受已有的授权。
教育部的评估实际上是以教学为主的整体性评估,而第二层校内的评估则主要针对教学。上文提及的有关学士学位的法令明确要求必须建立对于教学培训的评估程序,其中包括校内机构对于总体教学策略、教学成果和毕业生发展的评估,对于学校设置的每个学科的教学评估以及针对每一套教学设计的评估。评估结果不仅要提交给教育部,同时在“全国科学、文化、职业类公立学校评估委员会”(Comiténationald'évaluationdesétablissementspublicsàcaractèrescientifique,cultureletprofessionnel)进行阶段性评估时,也需呈交给对方,后者将就学校采用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提出意见。
三、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一)学分制的成效
法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促进了法国高校和其他的欧洲高校的进一步接轨,增强了法国优质高校资源对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学生的吸引力。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2017年4月发布的关于《高等教育和研究状况》的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间,法国高等教育吸纳的外国学生人数增长了77%,从2005年到2015年,留学生的增长比例甚至高于本国学生。同时,学分制进一步促成了法国高等教育不同教学机构之间学制的统一,为它们之间未来可能开展互融互通提供了可能。改革也使法国大学的课程得以统一梳理,同一文凭中的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和合理。学生也可以利用学分制的便利,制定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的学习经历,不仅可以自由选择院校,也可以选择所需的专业,客观上为高等教育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法国学分制改革力度大,牵涉面广,调动了高校的各方力量,借此给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们不仅要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还需要在一起研究商讨如何将各自的授课内容进行搭配,做成课程模块;校方对同一阶段的学业还需要推出几种课程组合供学生选择;原来的高教文凭认证和教育质量评估办法也需要更新;学生也需努力去争取更多的奖学金到国外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