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2%;台湾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为133.98万人,其中,高等技职院校在校人数为64.82万人,占台湾在校大学生人数的48.38%。这说明,高等技职教育是台湾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包括公立和私立的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已由过去的以基层职业教育、专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层次的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主。
数十年来,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秉承着培养“务实致用专业人才”的目标,为台湾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但在新时期,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面临着内外发展的压力。外部压力来自岛内的经济结构转型、少子化现象加剧和办学经费的缩减等;内部压力来自要主动适应岛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在外部倒逼的压力和内部发展的动力之下,开始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和探索。目前,学界认为台湾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源于1991年台湾中山大学开设的《地方特色产业创业管理》课程。随后,岛内的高等技职院校纷纷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之中,积累和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其中,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作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代表,其在创业教育中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探究和推广。该校在201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创业教育,且以建设创业型大学为学校的发展目标。目前,该校不仅成为台湾地区实施创业教育最著名的科技大学,而且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从2009年到2014年,连续6年位居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前300名。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何以在短期内取得如此显著的创业教育成效?其发展模式对大陆高校具有哪些启示和借鉴?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推进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这与该校确定的发展目标有着紧密的关系。作为一所1995年才建校的公立高等技职院校,在选择和定位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该校没有因循惯例,从既有的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中选择发展“套路”,而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在台湾率先宣布要转型成为创业型大学。为此,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结合台湾产业发展需求、技职教育理念及环境变化,顺应国际上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潮流和趋势,明确提出了要创办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国际化科技大学的愿景。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的蓝图已经绘就,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如何在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突出重围,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创业教育发展之路?下文将从定目标、设机构、开课程、建制度、重自评、育氛围等6个方面,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参考。
(一)定目标:将创业教育确立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是转型的向导,反映着学校转型的整体规划。在确定了学校大力发展创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后,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行为更加明晰。2015年,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102-105学年度校务发展计划书(修正版)》中,将学校创业转型的发展目标清晰地表述为6个方面:①要培育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特质及创业能力的产业人才;②缩短学用落差,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③立足应用研究,促进产学合作,提升产业技术;④形塑卓越行政,为师生服务;⑤推动教育国际化,扩展师生国际视野;⑥发展产学研环境,落实创意的产业化目标。
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目标的落实和达成,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把创业教育明确写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校指出,学生应具备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思辨学习与问题解决、公民责任与社会关怀、人文素养与生活美学、多元文化与国际视野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学校相信这些素养的获得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特质,让他们掌握创新创业的必备技能,使他们具备热忱、投入、分享的创业家精神。
(二)设机构: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
为深入推动创业教育发展,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领导,2011年4月,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成立了“创业型大学推动办公室”,任命了主任、执行长、副执行长、执行秘书和专任助理。创业型大学推动办公室作为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组织机构,其成立的宗旨是整合和激活校内各部门的资源,提供给全校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进而不断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