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为招考院校及众多考生。

    当前的考试招生制度初试与复试定位功能交叠,直接损害效率原则。理论逻辑在于,尽管人具有很多难以排序比较的特质,但是人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具有坚实的比较基础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决定了其进一步深造的效率和效果。无论考生今后会进入哪类院校和专业进行学习,基本能力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初试的最重要功能和任务就是对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进行最大可能性地客观和科学地排序。在初试实现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复试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更加专业性的能力进行相对宽松地排序,同时依据考生与院校双方多维度的显性或者隐性的特质进行匹配。正因为复试的功能更加复合和宽泛,因此其兼具选拔和匹配功能,其往往不仅依赖于笔试手段,而且更加依赖于面试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手段。正因如此,招生考试制度至少需要设置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然而,当前的考试招生制度往往混淆了两个阶段考试的根本性功能,反而造成各自功能都无法充分达成。一方面,因为初试夹杂了某些匹配功能,导致其筛选和排序功能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因为复试可能具有过强的基本能力筛选倾向,反而损害匹配功能,甚至将专业能力较强的候选者剔除。这样的结果,对于考生、院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效率损失。对于考生而言,可能错失了应有的深造机会;对于院校而言,可能没有录取到优秀和匹配的学生;对于社会而言,有限的教育资源并非匹配到了最优秀以及最合适的学生,社会人力资本存量没有达到最大化,损害经济增长。

    此外,由于初试分散命题评卷,导致评价标准无法统一。由于初试的最重要功能是基本能力和素质的甄定和评价,因此评价标准应当统一,否则无法实现此功能,并且使得后续的复试工作开展困难。最后,由于初试分散命题评卷、初试复试功能交叠等问题,导致考生疲于应付,造成考生将时间等资源过度配置到备考这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当中,对整个社会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理论上,如果筛选和匹配不需要甄别成本,那么就完全不需要考生将任何资源配置到这种非生产性活动当中。

    公平原则,也是考试招生制度评价的重要原则。因为考试招生制度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而教育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准公共资源之一,理所应当尽可能保证分配的公平性。这种公平性,是建立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以能力和素质为主要标准的基础上的。换而言之,公平性的第一要义就是考试招生制度没有显著偏离以能力和素质为评价标准。因此,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并不完全冲突,而是具有一致性。当前的考试招生制度的一些政策,恰恰损害了公平性。特别是统一划线与分散命题评卷并行,由于命题和评卷某种程度上是分散的,因此就导致评价往往不具有全局的可比性,公平性也就无从谈起。更进一步,公平性也可能需要考虑一些地域起点差异性,而这往往需要通过划线的差异化实现,而当前的做法却并非如此。

    总体来看,考试招生制度设计需要从整个社会的全局角度来考虑,以效率原则为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充分理解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具体的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对各个参与方均是激励相容、具有稳定性的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融合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和积累,唯有通过科学的招生考试制度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的人力资本的错配与损失程度,为今后的人力资本要素使用奠定基础。

    三、“国考+校试”考试招生制度设计

    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这两个字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书·舜典》中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疏》中记载“以三年考校其功之成否也”。《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等记载,《周礼·夏官》中有“试其弓弩”记载。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察和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和检验的含义。

    本文认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应进一步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构建“国考+校试”的二元模式。国考即初试,主要考核考生的进入研究生阶段所需的基本能力,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机构具体实施;校试即复试,主要考核考生的学科基础、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由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国考校试均实行一年两次。教育部、考试专业机构与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08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09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0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1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2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3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17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18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19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20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21页:教育管理·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分化的制度逻辑与调适策略
   第022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3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4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5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6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7页:教育管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
   第028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29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0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1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2页:教育管理·论大学仪式的结构要素
   第033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4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5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6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7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8页:区域研究·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第039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0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1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2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3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4页:课程与教学·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
   第045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6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7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8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4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第057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58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59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0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1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2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3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4页:比较教育·澳大利亚专业学位设置与调整程序研究
   第065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6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7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8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69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70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71页:比较教育·英国“教学卓越框架”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特征 反思与启示
   第072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3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4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5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6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7页:比较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流动的助力与阻碍
   第078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79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0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1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2页:比较教育·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第083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4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5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6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7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8页:比较教育·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08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6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第101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2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3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辱虐管理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107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08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09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10页: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4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2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第125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6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7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8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29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30页:教师与学生·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131页:插页·高校附属医院学科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132页:插页·艺术美育中的怡情效能与教师应用策略研究
   第133页:插页·广府民俗艺术的民间审美及其审美教学价值
   第134页:插页·服务型社区视角下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第135页:插页·探究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第136页:插页·英汉硬新闻语篇的对比与语篇教学研究
   第137页:封三
   第138页:封底
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高教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091基于构建“国考+校试”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探索 2018-03-05 2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