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在考核内容方面,既要有过程性评价,亦要有终结性考核,既要有理论知识考试,亦要进行技能评价及职业素养考核;在考核方式上,摒弃过去单一评价模式,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模式,甚至是加入企业评价或行业评价的四维评价模式。如笔者学校在开展《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等六个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单元进行过程性评价,分别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评价及职业素养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取试卷测试方式,技能评价则采用模拟工作情境、实训业务或其他灵活的考核方式进行,职业素养考核则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就团队合作、爱岗敬业(学习态度)、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期末结束时,理论知识采取试卷测试方式,技能考核采取手工实训平台测试方式进行终结性考核,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考核两部分共同组成,分值各占一半。
(五)编制理实一体化实训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知识载体,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制理实一体化实训教材过程中,要以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色,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资深财务专家共同编制完成。以笔者学校为例,主要编制了三部分理实一体化实训教材内容,分别是:一是以各学科章节知识点为基础编制的情景案例、工作任务以及配套财务票据,主要应用于日常一体化教学环节;二是以某一学科为主线,结合其他学科、工作岗位内容开发的综合仿真实训案例,主要应用于期末集中实训环节,强化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三是以学科知识点为基础编制的技能考核资源库,要应用于期末终结性技能考核。
(六)建设一支理实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进行师资队伍整体优化时,需要注重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知识技能整合能力,加强专业教师对会计职业的深入了解,为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提供专业师资保障。以笔者学校为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师资队伍优化:①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如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培训。②参加企业实践。与校企合作单位签订师资培养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进入企业学习、交流或挂职锻炼。③学历或职业职称提升。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考取经济师、会计师等其中一个职业职称。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推广,笔者学校会计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有:
(一)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理实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教师参与理实一体化实训教材开发、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等系列工作,更是让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提高了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成绩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整体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在各项会计技能竞赛中获得更多荣誉。
(三)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深受企业青睐,对口就业率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四)提升了专业办学影响力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对师资队伍、硬件设施、软件设备、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升了专业地区办学影响力。
四、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内容为起点,通过完成相应的情景案例或工作任务,帮助学生迅速、准确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又以工作岗位内容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水平,促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交互进行、融为一体。
实践证明,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高技能财务会计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志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1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魏贤渠.理实一体化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
实习编辑 李曼莉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