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人音版教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一课中,在最后环节拉丁舞片段欣赏时,笔者又选择了两个片段让学生进行比较,一个是世界级大师表演的而另一个则是青少年表演的拉丁舞蹈,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评价两段舞蹈,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形式的改变
1.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如人音版教材第三节《多彩的民歌》一课中,笔者让三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有关蒙古、新疆与西藏的地理、语言、风俗等知识概况,还有蒙古、新疆与西藏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让他们准备好课件在课堂上向全班作展示汇报。这样学生由台下走到台上而变成小老师,他们的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大大加强了。
另外,学生也可以自选课题,自由组合成立音乐课题小组。自主安排教学内容,自己担任主讲自编、自导、自演,一切由学生来完成。小组成员各自发挥所长:选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有电脑特长的负责课件制作;有文学特长的负责撰写文稿;有口才的负责主持;其余学生负责收集资料等。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笔者所教的一个尖子班的学生就在班干部带领下共同完成了名为《玉树!加油!》的音乐课题。课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配乐朗诵、图片展示、MV视频欣赏、全班的大合唱等。特别是最后的大合唱环节,他们进行了精心准备。在文艺委员带领下全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会了一首歌叫《感恩的心》,然后每人准备一对蜡烛,手腕系着黄丝带。由文艺委员领唱,其余学生合唱,深情地演唱感人的《感恩的心》,演唱结束后,全班学生伴随着《感恩的心》背景音乐,把已经写好的祝福心愿卡,贴在已准备好的爱心墙上。这节音乐课真是让笔者很意外很感动。在这堂音乐课里,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成为音乐课堂的真正主人。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助手,主要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提供帮助,并及时针对学生展示交流中的优缺点作恰当的指导与评价,提高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2.让学生当演员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才艺
《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这种由听众向演员的转变,就是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有音乐、舞蹈、乐器等方面特长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些通过练习便能进行表演的作品可先布置学生进行练习,而后让他们在音乐课上表演。
如人音版教材第十六节《艺术歌曲舒伯特》一课,在上完这节课后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作品《魔王》中的一段戏剧表演作为段考作业,让学生自由编排,可以是搞笑版、原版、海南版、东北版等等,这一安排收获很大,有很多学生自己动手做道具、有的表演催人泪下、有的表演笑翻了肚皮。于是音乐声、掌声汇成一片,课堂效果很好。
又如人音版教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一课,笔者让学生创编一段拉丁舞作为导入,这样学生表演的舞蹈一下子就吸引全班同学的兴趣,他们很自然就被拉丁舞自由奔放的节奏和独特的个性所征服。
再如人音版教材第十七节《钢琴音乐奇葩》一课,笔者事先安排钢琴演奏水平较高的同学去练习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在介绍肖邦的创作背景和作品赏析后,让学生登台演奏这首作品,其余学生欣赏演奏并随着音乐律动同时感受作品表达的音乐情绪。这样做,可使有艺术特长或喜欢表演的学生有用武之地,激发这部分学生继续学习艺术的热情。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的同外部世界交流的渴望,善于发掘学生主动性发展潜质,给学生创造一些展示的机会,让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同时,由本班的同学来演绎音乐作品,比欣赏录音、录像更让学生觉得亲切,更能引起他们欣赏的兴趣。
以上的案例说明,无论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魅力、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改变这三个反面结合实践教学中的课例进行阐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让学生喜爱与期待上音乐课,有效地将新课程的理念应用在高中音乐课程中。
责任编辑 何丽华

